头条文学网 2022年11月17日 星期四18:28:38 头条文学  有偿投稿
首页优美散文叙事散文
文章内容页

古志华:年味

  • 作者: 念1031
  • 来源: 手机原创
  • 2021-02-16 08:45:19
  • 被阅读
  •   01

      过年前,女儿时不时地缠着我问,还有几天呢?过年到底是指,"除夕"还是"春节"?

      她的生活三部曲是:盼放假,盼生日,盼过年。为什么不盼开学呢?我笑她。也好,大人望种田,小孩望过年,她怎么开心就怎么玩,我不管她。

      晚饭过后,她也拿出一副扑克来,要我陪她玩玩。其实我小时候,像她这年龄,什么都会,扑克,字牌(天地人和),象棋等等。记得上六年级,我患了一场流行性肝炎病,住了十几天院,同病室有一叔叔常跟我下棋,胜负不记得了,只记得他老夸我是个聪明的孩子呢!

      我说不玩,要看电视。女儿就问,她跟小伙伴玩扑克时,假如都是拿到的是"3",哪种颜色的要大呢?我说,当然是"黑红梅方"啦!

      她又打破砂锅问到底,为什么?为什么呢?

      我思忖一下,说:“著名画家齐白石老人,有一次当众画荔枝图 ,画了一些红颗子儿,旁人都静静地看着,还不过瘾似的。突然,齐老换笔,饱蘸一点墨,画了两颗黑的,真是神来之笔呀!我问女儿,我们家以前种过葡萄,是红葡萄老些还是黑葡萄老些呢?老就是甜,大,好呗!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她连连点头,又问:“梅花与方片呢?”

      方片像红红的桃花瓣,梅花与桃花,谁的品格要高些呢?当然是梅花。

      我没有陪她玩牌,也没跟她就着门前的路灯去打羽毛球,赶快把自己胡编乱侃的东西记下来,也算添点年味吧!

      02

      二十九,明天就是过年了。

      我们乡下从前也有今天弄年饭的,这是农民的自谦。三十晚上,一般是清账底限日,农夫怕地主来要债,就提前过了年。所谓,过得年好,行得船好,一年顺当。

      如今大多吃年饭改作中午,从容一些。也有早上的,过了午夜就爬起来做年饭,抢春接福吧。也有吃年夜饭的,烟雨江南韵,灯火一家亲,游子归来,吃着热气腾腾的火锅,好一派安宁祥和的美境。

      过年本是最闲散最放松最幸福的传统节日,忙活了一年,适当休息一下,这才是惬意的生活。

      乡间最热闹的要数摇骰子,一张方桌,一只小盏,两粒点着红豆般可爱的骰子,一群闹烘烘的乡邻。

      宝官老爷娴熟地摇了三下,喊,快下快下,下定离手。台面上一大片诱惑,有序地分作"单双"两边。老爷定一定神,琢磨琢磨,挥一挥手,卖了"双",或者,双臂拥拢,作匍匐状,压住身边的零钱,观者领悟,这叫做赌半边天。

      还有乡民刚刚赶来,在门口隐隐约约听到有要"卖"掉,边走边喊:“全部是我的!我全要!”中了呢,村民们惊讶地望着,羡慕嫉妒恨。输了,他趁此靠拢来,像沈从文小说中写的,镶了上去,一一赔了,再稳坐钓鱼台。

      这纯粹是赌呀,但乡里乡亲,数目也不是多大,一般都承受得住。与打牌不同,讲点技术,尽管也都要碰碰运气。

      昨天,我在楼上看书,村路口经过三口子。大约是妻子刚把丈夫从麻将馆里揪出来,她嘴里还咕噜咕噜的。男的呢,不做声走着,正数着钱,赢了,夫妻之间才没有闹。这七八岁的小女孩伴在中间,天真地说: " 妈妈妈妈,你不要再说爸爸了,他蛮地要把我们都赶出去的呢!"

      一家人哈哈笑起来!

      还是说那可爱的小女孩。男的已然赢了钱,女的也不骂,只劝,以后少去。小女孩天真的一番话,他们笑过之后,男的赶忙蹲下身子,背起小女孩,感动加领悟。小女孩又指着上边粉刷了米黄色外墙漆的人家说:“爸爸快看,人家那房子也像妈妈的头发,染了色的呢!真好看!”。

      我不是宣传赌博,而是轻描一幅风俗画。

      03

      还未天亮,四五点钟,就有爆竹欢天响起来,除旧岁中又一年。有人家过早年了。女儿很早起来,以为要去挨家挨户拜年,高兴错了呢。

      绵绵春雨终于停了下来。天气预报说是大晴天。

      有的村庄是这传统,年饭不要女人弄,有讲究。不知哪来的风俗习惯,至少在我们家不这样。夫妻一家和,应是协作关系,才叫夫唱妇随呀!比如,菜归妻子洗,碗筷归妻子摆好,收起,洗净。尽管我学过厨师,菜弄得好吃点,当然我做;但琐碎的事更多更累,归妻子,辛苦了。

      给压岁钱了。独生女儿,外公两百,细爹两百,姐姐两百,妻子家姑爹两百,我也曾故意给过她一点零钱,比如在外卸货回来,有时有,她也一一存着。她先是装在一个吃了零食的花纸盒子里,藏在电视机后面,无事喜欢倒出来,数一数。她说:“数一数,我也高兴呀!”我笑她,老鼠会偷了去的。我想及著名作家 张洁的一文《拾麦穗》,女儿开始懂事了。

      岳父将谭姑爹的压岁红包带了来,将我们孝敬他老人家的又分给了我女儿两百。因为疫情,舅哥嫂不能返乡,岳父别开生面的在我们家过年了,这也是他老人家经过多少思想斗争才过来的。他老人家思想有些顽固,比如买鞭炮要买双鞭子,年饭腊肉要煮着,不能炒,"炒"是"吵"。为了过年,几天前他老就盘算着,要买些什么,谁弄饭菜呢?着急,睡不着。我也劝过几次,简单点,到姑娘我们这边过,一样的,少操心。

      我们是中饭年,岳父那边是晚饭年,他坚持说要我们吃了中饭去,过两个年,吉利,以前都是这样。我们还是做他老人家的工作,舅哥也劝。岳父后来又自言自语: “ 要是我女儿(洋仔)来了,吃什么好菜呢?”。

      我们这一代都快把年味冲淡了,少了许多规矩,只在农村还有点年味。那年在东莞舅哥家过年,和平常一样,只在年饭上特别丰盛一些。城里不许放鞭炮,留城的打工仔有的没有返乡,邀在一起,一大桌,热热闹闹。饭后就去公园逛逛,公园里人山人海。

      过了十一点半,迎新年的烟花爆竹陆续响起来,欢乐一下子全被感染,电闪雷鸣,成了花的世界,烟雾的海洋。

      爆竹声声除旧岁,烟花最美数故乡。各式各样的烟花腾空而起,七彩缤纷。随着一声长笛,火苗箭一样射向天空,嘣!好大好大一个篮球状的烟花,响彻苍穹,星星点点,天女撒花。

      空气中弥漫着浓浓的硫磺香味,深夜仿佛黄昏时候,原本黝暗的天空变得通亮,透明,炫丽。只有在农村,在周边相对密集的村落,才有这浓浓的年味,才有这心灵的震憾与祥和。

      04

      天还未亮,我开门,放迎财鞭炮。

      侄儿仿佛等在门口,笑笑的打个招呼,溜了进来,他要叫我女儿一同拜年去,这是他们兄妹头几天约好了的,而且要拜到远点的镇上去。

      哥嫂二十九夜住进了医院,侄儿还余几分天真,突然问,叔叔,我家也分零食吗?我心一沉,摇了摇头。

      女儿穿了件红色衣服,红红火火,漂漂亮亮,高高兴兴。

      我小时候挨家挨户地拜过年,有糖果,有发饼,有红枣,有荸荠…,现在的零食花样更丰富,也更好吃,还有小红包呢。有一老人听我们喊着拜年,笑嘻嘻地说,拜呀拜呀,要跪着的,弄得我当年好尴尬 的。

      天大亮了。

      小孩子们成群结队的来,年轻小伙也三五成群的,村子里的人们仿佛倾巢出动,陆陆续续。当然家里也不能缺了人手,分着零食,尊烟敬槟榔,等等。沿路上,乡邻时时相遇,边作揖边说新年好,恭喜发财。

      村子里有新故老人的应在后,又是一番隆重,放炮,跪灵,尊拜。"死者为大",新年新气象,这是相反的。

      拜完年后,如果还有时间,就去坟山祭祖了,插香,默哀,放炮。村庄大的,忙不过来,一般等吃了中饭再去。

      05

      正月初二, 唱《回娘家》啰!

    【审核人:站长】

    《古志华:年味.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x格式

      本文标题:古志华:年味

      本文链接:https://www.1818018.comhttps://www.1818018.com/showinfo-149-185057-0.html

      赞一下

      网友评论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头条文学网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

      点击图片赞助头条文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