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文学网 2022年11月17日 星期四18:28:38 头条文学  有偿投稿
首页优美散文田园散文
文章内容页

张大斌:故乡稻谷八月熟

  • 作者: 林林
  • 来源: 原创
  • 2020-03-29 23:32:06
  • 被阅读
  •   我的故乡华蓥山是川东的一道屏障,山不很高,也不很低,在我眼里,总之是一副恰到好处的样子。那里沟壑连绵,水草丰茂,田园阡陌,屋舍俨然,古色古香,如梦似幻。生活在那里,多少有点种豆南山的诗意。

      我的家在山脚下,与高高的华蓥山遥相呼应,是山里人十分羡慕的地方。那里的土多为坡地,坡不大,缓缓的,土质却不赖,厚而肥,非常适合包谷、麦子、红苕等旱地植物的生长。人们舍不得浪费这宝贵的土地,在田屯上还要种上胡豆、豌豆、黄豆等各种植物。开花的时候,这些见缝插针的豆类,使坡地灵动起来,不再那么古板。

      尽管如此,坡地收获的粮食,总是零星的,我们那里的人,叫他们为粗粮,多少有些鄙视的意思。人们真正关心重视的,是水稻,又称谷子,人们叫它主粮。

      在隆起的坡地下面,便是一冲一冲的水田,种植水稻的地方。水稻属夏季植物。在春天栽秧之前,水田是闲着的,像一个个等待怀孕的村姑。水田上面汪着一层薄薄的水。那水也不是真正地闲着,它在保养田的身子骨,杀死田里的病虫害,以便生出一季丰收的水稻来。那些靠近水田的农舍,黑白相间,虽简陋破旧,却线条分明,斜斜地荡漾在水田里,线条被扭曲变形,像幼儿园的孩子笔下的画。原本有些孤单寂寞的老院子,看上去有一种说不出的美,似要把人的心都勾到童话里去。老院子也不再寂寞孤单了。

      春天来了,要栽秧了,农人们就会用犁铧,给水田翻个身,其实就是让水田透透气,把经过一冬的腐殖土埋到水田的下面去,帮助秧苗吸收。犁田的时候,春天还来得不久,只是吹开了田边地角的桃花李树,身子单薄的人,还没有脱去冬装呢。那犁田的农夫,定是一家之主,扶着犁铧,呼哧呼哧地赶着牛在田里行走,身上还冒着热气。等到春末了,夏初了,太阳开始对大地发出电光石火般爱恋的时候,栽秧时节就到了。那些在秧田里精心呵护着的快要临盆的小宝宝似的秧苗们,被长满老茧的手无限温柔地拔起,捆成一小团一小团,挑到水田里,再分成三四株一窝,轻轻地栽在水田里。栽秧的时候,往往全家总动员,男女老少齐上阵,忙得跟打仗差不多。老家栽秧的那些年成,我还是个半大娃儿,学校也要放农忙假,让我们帮忙凑热闹去。栽秧看是简单活,像绣花一样轻而易举。栽过秧之后你才知道,其实是十分的不简单。栽秧是身子向后,屁股朝前,一步一步退着走。若是动作慢了,脚没有及时有效地移动,一屁股就会坐在水田里,让旁边栽秧的人看了笑话。这不仅需要足够的体力,还需要一定的技术,栽秧的人要把秧苗插成一条笔直的线。所以,栽了一天秧的人,没有不喊腰酸背痛的。农谚曰:栽秧酒,搭谷饭。说的就是栽秧的时候要喝酒,酒是舒筋活血的嘛,不然,第二天就下不了田。

      水稻可是见风就长的好孩子。我们那里的天气,也是十分地配合水稻的生长发育。栽秧之后,雨季就到了,把一冲一冲的水田全部灌满。雨还在下,那多余的雨水就从专门排水的豁口哗哗地流出去,流到外面的小河沟里去了。水稻在水里如沐春风,发疯似地生长。我们则在那排水的水氹里,赤脚捉那些小鱼小虾,真是各得其所,各取所需,各美其美。

      水稻长到半人高了,快要授粉怀孕了,就需要下田薅一次秧,给水稻最后一次人文关怀。水稻已不需要太多的水了。农人们轻手轻脚地下到田里,在水稻之间趟出一条水道,让水从水道里慢慢流走,直到消失。在薅秧的时候,还要顺便把那些装模作样的稗子,间谍,坏家伙,一株一株地清除掉。

      雨季过后,太阳一天比一天火辣,巴不得变根火柴把大地点燃。这时候,乡村的节奏是慢的。一个夏天的农人,便躲在屋檐下瘪嘴吧嗒旱烟。旱烟是没有经过处理的烟叶,味道特别的苦涩,农人们就喜欢这一口,好像不苦还不过瘾似的,专挑那种最苦的顶脑壳来抽,反正再苦也没有栽秧苦了。农人们有足够的耐心,等待水田里的稻子慢慢成熟。他们每天专心致志地抽自己的旱烟。有的老农还用烟杆来吸,烟杆老长,吸一口要废好大的劲。烟杆真是他们的心肝宝贝,不用时就挂在腰间,片刻不离。

      夏天过去了,丰收时节到了。那一冲冲望不到边际的水田,由绿变黄,由干瘪变成饱满,由空虚变得充实。曾经锋芒毕露心高气傲的水稻,慢慢成熟了,懂事了,低头做沉思状。农人们拿着镰刀走向田里,将稻谷一窝一窝地割下,摆放在田里,叫做谷把子。健壮的农人将谷把子举起,在搭斗里摔打,谷子雨点似地落在搭斗里,汗水也像雨点似地从身上滴落田里。人们常说,新米饭好吃,搭谷人不好过哟。

      终于有一天,人们不需要吃搭谷之苦了。人们发明了用牛拉着石撵子脱谷的方法。

      尽管岁月像宋词一样一江春水向东流,我还是清楚地记得那一年用牛滚子脱谷的场景。人们白天将谷子割下,挑回摆放在院坝里,由一个人牵着牛拉着石撵子在院坝来回不停地碾压,谷粒脱净,谷草去除,便是一地的谷子,像一地亮晶晶的黄金。

      碾谷往往是在晚上,劳累一天的农人,头一粘上枕头便是如雷贯耳的鼾声。我的梦便被鼾声惊醒,看着月亮的清辉从窗户上溜进来,随之而来的是谷粒嫩嫩的清香,香透了我的心肝脾肺胃,香透了我家的旮旮角角。我相信,整个院落都被这不可抗拒的清香,寖泡透了。

      许多年过去了,我都还记得那时的清香,成为我对故乡,抹不去的回忆。

    【审核人:站长】

    《张大斌:故乡稻谷八月熟.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x格式

      本文标题:张大斌:故乡稻谷八月熟

      本文链接:https://www.1818018.comhttps://www.1818018.com/showinfo-92-126472-0.html

      赞一下

      网友评论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头条文学网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

      点击图片赞助头条文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