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文学网 2022年11月17日 星期四18:28:38 头条文学  有偿投稿
首页优美散文叙事散文
文章内容页

吕梁散记

  • 作者: 兰亭茶客
  • 来源: 原创
  • 2013-03-29 17:35:13
  • 被阅读
  •    兰亭茶客
      
      最初知道吕梁山是读了马烽、西戎合作的小说《吕梁英雄传》。在没有到过吕梁前,我脑袋的吕梁是一幅较为苍凉的图景:黄崖嶙峋,沟壑纵横,土质干燥,庄稼难成;春夏,当劳作的人锄尖触动黄土地时,一阵风过便带走一股黄烟;入冬之吋,一家人盘脚打坐,于热乎乎的炕上享受着纯天然山药蛋及面食。侃大山时,男男女女老老少少都透出一种特殊的爽性,整个越冬生活是那么闲适而又漫长......之所以产生这样的联想,是缘于这里的地理环境,况且,还有书籍给我洞开的的想象空间。毕竟,这里不是江南。
      
      一个偶然的机缘让我走进了吕梁,并在这里停留了两年之久,于是,我有幸做了两年的吕梁人。
      
      吕梁山位于山西西部,呈晋东北至晋西南走向。这条如脊梁的山脉延绵400公里,上世纪七十年代初划行政区域时,13个沿山县便以山得名成了“吕梁地区”。地区首府设在离石县,新世纪到来不久,撤区建市,离石县改为吕梁市。这一改让离石随吕梁出了名,因为外面的人都知道一首《人说山西好风光》的歌:“右手一指是吕梁······”,也知道后来被改编为电视剧的小说:《吕梁英雄传》。
      
      吕梁山海拔不高,但不失险峻。千百年来的雨水沖刷,让并不坚固的黄土坡自然形成道道沟沟坎坎,并孜孜不倦地为黄河增添浑浊度。高一点的山坡随处可见沟壑如渊,崖壁陡峭的地貌,偏僻地区交通很原始,这山头人家联系对面山头的人家只需喊一声,但要去对面串门,就得花上半天时穿越山沟,再爬上山头。这种地形,成了当年八路军的摇篮,当然也成了小鬼子的葬身之地。一个对当地历史很有研究的同事,曾自豪地对我讲过,当年小日本企图越过军渡黄河渡口奔袭延安,继而消灭八路军,但每次都损兵折将,仍接近不了黄河岸边,直到投降那天,也没看过黄河西岸是什么样子。八路军当然很了不起,但稍有历史知识的人当然也知道晋绥军,在正面战场牵制日军主力,与日军进行殊死搏斗的晋绥军有多少人还记得呢?这是历史。忘记历史是可悲的。
      
      我对军渡有了兴趣,便找了机会约好友开车去“壮怀激烈”了一番,到了这里才知道黄河古渡口的险要和雄壮,湍急水流与漩窝险滩真让人胆寒。当然,现在黄河上的桥多了,去对岸已是易事,山西人去陕西或去内蒙已没有了往昔走西口那种悲壮。去军渡那天下小雨,停车未择地方,小车轮子陷入黄泥,滑溜溜的起不来,一行三人急得汗滴直淌。附近三个村民见状便主动上前帮我们拣些石块垫车轮、又帮着推车,直到车子上了坚硬路面。当他们正欲默默离开时,我们提出要给他们一点钱以表谢意,他们说这事算啥呀?钱,不要,我们只好给他们每人递支香烟,再打燃火机恭敬地为他们点燃,在他们笑眯眯品味之时,又塞给他们每人一包香烟,他们露出憨厚笑容接受了,因为烟盒上有金灿灿的天安门。山西人的朴实和乐意帮人的秉性不会轻易丢失,这缘由很深,深到了他们的骨髄。
      
      然而,山西并不是外界宣传的那么富裕,有钱人大凡都是煤老板,房地产开发商和少部"抓住机会"的人,在大山深处,我发现一眼眼窑洞仍住看一户户人家,居于吕梁大山的普通民众,其生活仍很艰苦。五年前,我在北京有幸与一位共和国将军之女有一面之缘,她听说我从山西来,便让我谈谈山西的变化,我当然对山西发展美言一番,不料,她说我虚假,而她是“老区基金会”成员,她和很多“革命后代”几乎每年都要去山西走走看看,她熟悉吕梁山区的山山水水和民众的真实生活。她说了一些让人感慨万端的话我都记不得了,但有句话总是忘不了:人不能忘本!是啊,有些人过上幸福的日子便觉得往事不堪回首,有些人过上好日子仍然牢记好日子得来的过程和理由。人与人的不同,形成了认识上的矛盾,认识上的矛盾又加剧着社会矛盾。
      
      吕梁有美得让人闻其名便沉醉的地方和东西:杏花村、古井亭,汾酒、竹叶青......“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晚唐诗人杜牧这首诗,中国人不知者甚少。然而,据史学家考证,诗中的杏花村在湖北黄州。但这个杏花村既出美酒,那这首诗也算配对了地方。有人说晋商精于生意和精于炒作,我更愿说晋商重视文化。
      
      吕梁范围内有众多美丽的风景名胜:庞泉沟、柳林黄河三峡、清朝乾隆年间兴起的商贸重镇碛口、交城具境内的玄中寺和卦山、方山县境内的真武山,这真武山又是中国北方最大的道教胜地,又称北武当,此山气宇轩昂,庙宇却欠缺维修,环境稍显零乱,若政府重视,好好规划,一处国家级名胜古迹又将牵引众多游人。
      
      吕梁人才辈出,这里孕育了女皇武则天,唐代诗人宋之问、宋代名将郭子仪、狄青,清代第一廉吏于成龙,共和国时期出了个华国锋。对于华国锋,其他不谈,粉碎“四人帮”没他是不行的。仅这一点,吕梁交城县人民利用一片荒山给他修建陵园,也在情理之中。
      
      吕梁交通不发达。2005年前仅靠一条既窄又烂的公路肩负着大山与平川、乡村与城市的联系,后来一条高速公路通了,但被一队队超载拉煤的十轮大卡车摧残得不如其他地方的一级公路。几条从境内路经的铁路都是贷运,没有客运。所以大山深处很多老者从未坐过火车,甚至没有看过火车。好在有了刚通车的一条纵贯吕梁的“太---中---银”铁路,铁轮隆隆,笛鸣声声,惊醒了沉睡千年的山村。
      
      这里的人活得有滋有味,即便生活艰苦,却乐观豁达。若遇远方客人,他们可以把舍不得吃的东西全部拿出来也不能让客人受委屈。我在离石、柳林、孝义和汾阳等地的乡下作过客,这里的人那种好客、热情和豪爽让我非常感动!我参加过一个部下的婚礼,他家在吕梁市区近郊,婚礼形式是严格按照当地习俗办的。他们在院子里撐起篷布,摆上酒席,菜品以面食为主,当然也有一些肉食。他们精于做面食,在蒸、煮、烤、炸四大类里,都有众多样式和口味,让我这个吃大米饭的四川人羨慕不已。婚礼当天请了一支四十多人组成的锣鼓队,从早至晚在院里弄得热火朝天,那锣鼓队男男女女身穿黄底红边的衣服,腰上扎条红布腰带,头系白毛巾,还设有一个指挥,那阵势非常雄壮!他们边敲锣打鼓,边变幻队形,节奏如歌,不时变换一曲,让我看了傻眼,在四川我真没看过如此美妙的锣鼓。一问才知这是吕梁的“黄河旋鼓”,这锣鼓喧天,乡土气息浓郁的婚礼,展现着黄土文化的亲切与浑厚,也说明平民的生活也不乏乐趣与幸福。。就在同一天,有个富豪的儿子也举行婚礼,市区因他们的“喜车”太多排得太长而发生了交通堵塞,此刻,又有一件事让我傻眼:无数名车汇集,有些名车我从未见过,连北京城都很少出现的婚礼气派场面真令人咋舌!
      
      也许,落后与发达同处,贫穷和富贵并存才构成了人类社会,才让人更加努力去改变生活。我读过一位曾经在此当过父母官的人写的《吕梁赋》,此赋相当有文采且颇具改变吕梁山落后面貌的决心,因而被我抄录,现截一段,以飨读者:
      
      ......有客自京城来,访余曰:“良扈解牛,游刃有余。居官治邑,公其何为?”对曰:“立产业,构民生根基;兴教育,造振邑之英才;开门户,徕天下要素。铁路飞架,苍龙舞长空;公路迴峰,猛蛟起大澜;建机场,劈云衢于青霄;通航线,翱银鹏于九天;畅物流,谋货殖于万囯。公明廉,威牢记,允执厥中不忘,尔后可也······”
      
      此官设想甚美,妙笔生花。市民读后,热切期盼要落到实处。现在,我已经离开吕梁三年多,作为喝过吕梁的水,吃过吕梁的面的人,我对那里有一种特殊的感情!真希望此赋现在已经成为现实。前段时间,曾在一起共事的朋友打电话请我去吕梁玩,并高兴地说吕梁市区已变得很美!我问其他方面的变化他却沒有作答。不管怎样,我对吕梁永远都充满祝福、充满美好的憧憬!
      
      吕梁,我会再次拥抱您的!


    【责任编辑:水念】
    编后语:此篇游记有筋有骨,有血有肉,有气有神,作者的思绪跟随地域的纵横变换,从地理到人文,以物之思追忆地域的历史变迁,将一个一个生动的故事、人物,巧妙融合于游记之中,有物、有景、有思绪,让人读后由内向外,由地域到文化,全面感受吕梁美景和地域的醇厚。
      

    【审核人:站长】

    《吕梁散记.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x格式

      本文标题:吕梁散记

      本文链接:https://www.1818018.comhttps://www.1818018.com/showinfo-149-28761-0.html

      赞一下

      网友评论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头条文学网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

      发布者资料

      兰亭茶客 兰亭茶客
    • 会员等级:文学榜眼
    • 发表文章:13篇
    • 获得积分:619分
    • 访问Ta的个人空间
      给Ta留言 加为好友

      点击图片赞助头条文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