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文学网 2022年11月17日 星期四18:28:38 头条文学  有偿投稿
首页人生哲理 人生感悟
文章内容页

散话先贤宇文之邵

  • 作者: 兰亭茶客
  • 来源: 原创
  • 2013-02-18 14:48:28
  • 被阅读
  •    散话先贤宇文之邵

     

      兰亭茶客

     

     

      四川绵竹的先贤也许太多,所以,谈起宇文之邵(1028——1082),乡人很少知之。这也难怪,此人官做得不大,且不到四十岁便成隐士。但宋史却为他列传,这不能不让笔者溺书探究一番。

     

      据宋史宇文之邵传(见宋史.卷四百五十八.列传第二百一十七)载:

     

      宇文之邵,字公南,汉州绵竹人。举进士,为文州曲水令。转运以轻缣高其价,使县鬻于民。之邵言:“县下江上山,地狭人贫,耕者亡几,方岁俭饥,羌夷数入寇,不可复困之以求利。”运使怒。

     

      运使为何生怒?无非因宇文之邵体察黎庶疾苦,反对将缣帛以高价配卖给老百姓。他若不深谙县情民情,只看重政绩,搞阿谀逢迎,可能更容易左右逢源,平步青云。可他偏偏不是那样的人。

     

      宋神宗赵顼征求群臣献治国之策时,宇文之邵写的<<上皇帝书>>其中一段文字作了列传主要内容,这让人们对宇文之邵有了大致了解:

     

      会神宗即位求言,乃上疏曰:“天下一家也。祖宗创业、守成之法具在。陛下方居谅阴,谄谀奸佞之人屏伏未动,正可念五圣之功德,常若左右前后。京师者,诸夏之视效,俗宜敦厚,而勿憸薄浮侈是尚。公卿大夫,民之表也,宜以名节自励,而势利合杂是先。愿以节义廉耻风导之,使人知自重。千里之郡,有利未必兴,有害未必除者,转运使、提点刑狱制之也。百里之邑,有利未必兴,有害未必除者,郡制之也。前日赦令,应在公逋负一切蠲除,而有司操之益急,督之愈甚,使上泽不下流,而细民益困。如择贤才以为三司之官,稍假郡县以权,则民瘼除矣。然后监番、棸、蹶、楀之盛以保安外戚,考《棠棣》、《角弓》之义以亲睦九族,兴坠典,拔滞淹,远夸毗,来忠谠。凡所建置,必与大臣共议以广其善,号令威福则专制之。如此,则天下之人思见太平可拱而俟也。”。

     

      <<上皇帝书>>潇洒万言,内容广泛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及为官之道,当然谈得最多的还是民生与变法。文中皆举例而议,虽不比王安石变法之理论那般条理分明,却实实在在,言之凿凿。从狭隘的角度看,宇文之邵不顾及位卑敢言。但细细呾嚼,发现宇文之邵才略过人,志向远大,其所思所为已远远超过县令的作为了。

     

      列传对宇文之邵的弃官隐逸也记载颇详:

     

      疏奏不报。喟然曰:“吾不可仕矣。”遂致仕,以太子中允归,时年未四十。自强于学,不易其志,日与交友为经史琴酒之乐,退居十五年而终。

     

      封建社会的皇帝能求言可谓开明之举,而疏奏不报,说明并非皇帝不纳言。问题出在了个别重臣身上,为何不报?是因宇文之邵胡言乱语?还是因其炳焕之文让有些人自惭形秽?史书无解,但纵观几千年官场之事,人们心中自然也明白是怎样一回事。叹惜神宗没有看到宇文之邵的疏奏,否则,宇文之邵很有可能成为中国历史上举足轻重的人物!这不是臆断,当年司马光曰:“吾闻志不行,顾禄位如锱铢;道不同,视富贵如土芥。今于之邵见之矣。”仁宗时主事知谏院,后为翰林学士的范镇亦道:“之邵位下而言高,学富而行笃,少我二十一岁而先我挂冠,使吾慊然。”这两大贤人推尚宇文之邵不仅仅是因为他弃官挂冠,更重要的是他"位下而言高,学富而行笃"。这释放出一个信息:仅凭宇文之邵的才华已居名士行列。而他弃官的理由更令人感叹,他不是生不逢时,而是因鸿鹄锁翅。所以,宇文之邵才选择放弃仕途,回归故里,自强于学,著书立说。这种不与俗并的超脱,正是常人达不到的高洁境界。北宋诗书画家文同对宇文之邵弃官之举动写了一首诗,诗中叹赞交融,流露出文人相惜的真实情感。其诗曰::“彭泽长谣便去归,君辞曲水亦其徒。一官何藉五斗米,二子况皆千里驹。懒对俗人常答飒,厌闻时事但卢胡。从来绵竹多贤者,惟是杨雄识壮夫。”

     

      古人有这样的说法:“不事王侯,高尚其事”,“不事王侯,志可则也”。孔疏曰:“最处事上,不复以世事为心,不系累于职位,故不承事王侯,但自尊高慕,其清虚之事,故云高尚其事也”。这些称颂隐士的精辟之语其实特别具有现实意义。那些能及有限,却花费心思谋位的人,不妨学学宇文之邵。只可惜,大凡把职权当命的人,都不可能视功名如敝屣。

     

      把话拉回来。宇文之邵之所以没让更多的后人知晓,可能与他并未留下太多的文墨有关。据说,宇文之邵的作品在南宋时已由其孙收编成《止止先生宇文公集》,魏了翁(南宋哲学家、文学家、礼部尚书)为之作序。但此集没有流传下来,今仅知《宋史》等所载录的《上皇帝书》一篇 。1938年4月,绵竹县城西的仁贤乡武都里(今西南乡瓦庙村)发现出土了《武都居士墓铭》。碑铭碑额横书六篆字:“武都居士墓铭”,并注“将仕郎试秘书省校书郎前守遂宁小溪县主簿宇文之邵撰,国子监生杨绛书”。碑文千余字,详述了张绒(996~1063年)字元之,号希伯,又号武都居士的生平,词语稳重,其文玮煌。碑铭主人张绒先籍长安,为唐代勋臣张九龄之十一世孙,南宋中兴宰相张浚祖父。“文化大革命”中此碑下落不明,然而有幸的是,上世纪80年代,正在绵竹文管所工作的宁志奇先生经多方访寻,虽然没有找到此碑,但得到了民国时期的拓片。现立于汉旺柏林张氏祖墓园中的《武都居士墓铭》即是依据此拓片翻刻的,这为我们提供了一篇稀见而又珍贵的宇文之邵作品。

     

      还有一处“止止亭”可凭吊这位先贤。由于诸多原因,很多人并不知道此亭的历史渊源。宇文之邵回到绵竹隐居治学,他自号止止,归隐时所筑的亭便称“止止亭”。原亭已不知在何处消失于何年。现在紫岩书院(雨润中学)的“止止亭”是后人为纪念他于民国年间重建的。亭台依旧,逝者如斯。然而,宇文之邵那种气节以及对仕途的淡然,总让人肃然生敬。


    【责任编辑:可岚】

     编后语:感谢作者的文章,文章对先贤宇文之邵的介绍,让作者了解一位在宋代有着为民着想而宁愿舍弃个人官运的好官。清者为民请命,不计个人得失。从而史册也不会忘记,后代更是永久缅怀。治理一个国家,安邦一个朝政,安宁一方百姓,有这样的好官才有希望。但种种的专政的弊端,有好的贤臣不一定就有好的发挥的舞台,这就是莫大的悲哀!推荐阅读,让更多的读者来缅怀这样的好榜样!顺祝作者新年快乐!

    【审核人:站长】

    《散话先贤宇文之邵.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x格式
      PREV ARTICLE 论素质

      本文标题:散话先贤宇文之邵

      本文链接:https://www.1818018.comhttps://www.1818018.com/showinfo-85-26753-0.html

      赞一下

      网友评论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头条文学网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

      发布者资料

      兰亭茶客 兰亭茶客
    • 会员等级:文学榜眼
    • 发表文章:13篇
    • 获得积分:619分
    • 访问Ta的个人空间
      给Ta留言 加为好友

      点击图片赞助头条文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