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文学网 2022年11月17日 星期四18:28:38 头条文学  有偿投稿
首页优美散文人物散文
文章内容页

张学勇:人在阵地在的英雄杨根思

  • 作者: 吴思思
  • 来源: 原创
  • 2020-09-23 17:44:31
  • 被阅读
  •   “为了胜利,向我开炮!”观看过电影《英雄儿女》的大众,都知道这是英雄王成双手紧握爆破筒,跃身冲向美军前的豪言壮语,这声高喊,影响和教育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但很少有人知道王成的原型之一是新中国第一位特级战斗英雄杨根思。

      “严寒血战长津湖,独拎炸药冲敌群。”杨根思用鲜血和生命捍卫了新中国的安全和尊严,谱写了惊天动地的浩然赞歌。

      ——题记

      1950年6月25日,血雨腥风席卷着朝鲜三千里锦绣江山,战火硝烟弥漫在鸭绿江两岸,朝鲜内战爆发。

      美国打着联合国的旗号,公然出兵干涉,纠集组建“联合国军”,任命麦克阿瑟为总司令,入侵朝鲜,悍然越过“三八线”,将战火烧到了鸭绿江边。

      10月8日,就在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向平壤推进的第二天,毛泽东主席做出震惊世界的决策“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正在北京参加全国战斗英雄大会和国庆典礼的杨根思,第一时间得知变局,急忙买了火车票返回部队所在地山东兖州。

      杨根思所在部队被选入朝作战先头部队,他被任命为中国人民志愿军第20军58师172团3连连长。

      进入朝鲜后,3连接受的任务是在11月26前到达集结地下碣隅里。

      下碣隅里是长津湖南端的一个小镇,地处朝鲜东北部的盖马高原,穿镇而过的简易公路是这一地区的交通命脉。

      下碣隅里驻扎的美军陆战1师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太平洋战场上的美军王牌师,号称“常胜军”。该师装备精良,除了坦克、火炮重型装备,普通士兵人手一支火力凶猛的卡宾枪。该师成立以来,从没打过败仗。

      1950年,朝鲜遭受了五十年不遇的寒冬,气温骤降到零下30多摄氏度。11月的长津湖普降鹅毛大雪,西北风呼呼怪叫,雪花直往脖子里钻。

      美军士兵拥有全套的冬季装备,厚呢军装、毛衣、毛袜、皮靴、防寒帽。即便如此,士兵们更愿意躲进自己的棉质帐篷,钻进温暖的鸭绒睡袋。

      志愿军秘密入朝,时间紧急,没有来得及配发生活物资,战士们大都是身穿薄棉衣,脚穿塑胶鞋,头戴大檐帽。

      志愿军第20军58师172团1营排长王学东回忆说:“当部队进入朝鲜的时候,我们都没有冬装,没有手套、帽子以及棉鞋等冬天的必需品。我们部队的战士大多是来自平均气温在22摄氏度的华东地区。11月初我们离开家乡的时候,当地的气温还在15度左右。两个星期后,我们到了北朝鲜,温度已经降到了零下18摄氏度。由于没有经验,有些鞋子和脚已经冻在一起的士兵,用火烤,结果鞋是烤化了,脚也烤化了,最后这些战士不得不选择截肢,以保性命。”

      美军陆战1师第7团A连下士摩尔豪森回忆说:“我们所到之处,冰天雪地,平均气温在华氏零下20多度。尽管有御寒的大衣,可是仍然挡不住刺骨的寒风。直到今天,每当我回忆韩战,总是想到那寒风刺骨的冬天。感恩节那天,我们又接到继续向北开进的命令。大家一片怨言,因为我们将吃不上盼望已久的感恩节大餐了。当天傍晚,我们到达指定地点,扎寨过夜。第二天一早,我们惊喜地发现,连队厨房已连夜赶到我们驻地,开始准备感恩节的晚餐。我们吃到火鸡、火腿、苹果派和其它很多好吃的。我吃得太多,肚皮都要撑破了。当时大家都沉浸在节日的欢快之中,根本没有想到,对于我们中间很多人来说,这是他们最后的晚餐。”

      为了打好出国第一仗,杨根思主动要求营首长把最艰巨的任务交给3连,他说:“打仗不是大姑娘出嫁,尽涂脂抹粉不行,困难是豺狼,不战胜它,它就会吃掉你,坚定一个信念,不怕九十九个困难。”

      营长明白,杨根思这包炸药,捻子又点着了。

      连长杨根思带领全连169人冒着零下30摄氏度的极寒,行军13天,悄无声息地抵达长津湖指定战斗位置。

      杨根思指挥战士挖去地面积雪,用铁锹垒起半截高的雪墙,收集树叶铺在地上,用树枝撑开油布,以班为单位挤在一起宿营。

      晚饭,战士们啃着硬邦邦的炒面和生土豆,渴了喝点地上的雪水。

      杨根思和指导员、通讯员3人挤在一起,在一床薄被子里取暖。杨根思翻来覆去睡不着,他放心不下战士,于是轻手轻脚起来,去各班巡查,发现油布被风刮得东倒西歪,整块的雪掉在战士们的被上,不少战士的脚肿得像土豆,手背肿得像馒头,耳朵裂开的口子上凝结着紫血。

      杨根思看到此境,心急如焚,他发动战士出点子防冻,想出了许多办法:用棉裤腰间的棉花做成耳捂子,用毛巾捂住大盖帽,用玉米壳做鞋垫、包脚。他还动员战士用雪擦脸、擦手,训练休息间大家围拢着互相取暖。

      在杨根思的带领下,即使在如此艰苦的恶劣环境下,3连没有一个非战斗减员,创造了奇迹。

      美军飞机不断在朝鲜北部进行轰炸,志愿军后勤给养常常不能及时运抵前线,口粮成了问题。

      当时每人一个干粮袋,装的炒面勉强维持一个星期,一口炒面一口雪成了志愿军的“标配”。

      11月27日这天,3连吃不上“标配”,彻底断了粮。

      3连志愿军老战士杨德盛回忆说:“当地的老百姓慰问我们,送来了半口袋土豆。连队给每个人发土豆充饥,战士可以分到三个,团员、党员只能分到两个,最后到连长杨根思的时候,连一颗土豆都没有分到。”

      27日黄昏,志愿军第9兵团第20军向美军发起进攻,经过一昼夜激战,将长津湖地区的美军分割阻截,形成四个大的包围圈。

      28日晚,在志愿军第27军80师和第20军58师的猛烈进攻下,美军付出了1000余人的伤亡。

      出师不利,使得美军陆战1师如梦初醒。师长史密斯立刻下令:部队不惜一切代价,火速从长津湖东西两侧向南突围。

      双方拼死争夺的重点聚焦到了下碣隅里外围以海拔命名的1071.1高地。

      下碣隅里地处盆地地带,易攻难守,极易遭受四周高地制高点的火力压制,而1071.1高地是俯瞰这个交通枢纽的关键制高点。谁拥有了1071.1高地,谁就拥有了下碣隅里的公路。

      在1071.1高地的东南面,有一个小高岭,由于面积狭小,仅能摆开一个排的兵力,这里是阻击美军陆战1师的最佳地点,也是高地的屏障,一旦失掉小高岭,高地将门户大开,无险可守。

      营长和教导员商量后,一致同意把这个决定战局的要地交给3连。营长下令:“要记住不许敌人爬上小高岭一步”。杨根思当即立下军令状:“我杨根思保证,人在阵地在!”

      领受任务后,杨根思带领3连来到小高岭阵地。

      根据地形,杨根思做了周密部署。小高岭从高到低绵延下来的三个大马鞍形山洼,分别由1排、2排、3排扼守。杨根思带领3排和营机炮连一挺重机枪坚守小高岭脚下最低山洼,这里是阻击敌人的第一道防线。

      11月29日拂晓,美军集中地面火炮和空中11架F—86型飞机对小高岭阵地猛烈轰炸,密集的炮弹像雨点般地落在小高岭上,沉重的爆炸声,尖利的弹片呼啸声响成一片。阵地上一片火海,土被翻了一层又一层,犹如人间炼狱。

      杨根思命令战士们利用弹坑隐蔽,时刻准备痛击美军进攻。

      炮火渐渐停息了,美军陆战1师开始第一次进攻,黑压压的美军士兵一个跟着一个往上爬。杨根思下命等美军靠近30米再开火。美军越爬越近,战士们拧开手榴弹的铁盖,套上拉环。60米、40米、30米,“打”!重机枪立即向美军射出一排排密集的子弹,一枚枚手榴弹准确地投到敌群里开花。这群恃强骄纵的美军遭到志愿军的重击,丢下一片尸体,连滚带爬地溃逃下去。

      美军陆战1师师长史密斯发疯一般催促部队尽快拿下小高岭,他知道,部队再无法前进,志愿军的包围圈将完全形成,面临全部围歼。

      美军调来8辆坦克和2个连的兵力,以猛烈的炮火,发起第二次进攻。杨根思沉着冷静,当美军靠近时,命令手榴弹、轻重机枪、步枪一齐开火,打得前面的美军抱头往回跑,后面的美军不断地往上涌。在美军混乱之时,杨根思带领战士跳出工事,冲进敌群,用刺刀、铁锹、石块同敌人拼杀,射击声、格斗声、喊杀声响成一片。美军纷纷往山下溃退,第二次进攻被打退。

      美军连遭打击,仍不甘心,重新调集飞机、大炮,对小高岭进行轰炸,派出数倍于己的美军发起第三次攻击。杨根思看着隆隆开来的坦克,决心先干掉它,他抱起炸药包,刚刚跃身,被战士赵有新拉住了:“连长,我去。”赵有新抢过炸药包,直奔敌坦克,敏捷地将炸药包塞进坦克履带,就地隐蔽,一声巨响,领头的敌坦克在硝烟中一动不动了,其余坦克见状不妙,掉头就跑,第三次攻击被打退。

      美军恼羞成怒,又集中重炮和“B-29”型轰炸机,将炸弹、凝固汽油弹,倾泻到这座小高岭上。随后发起集团冲锋。在美军爬到半山腰之际,杨根思命令8班从山腰插向美军侧面拦腰打击,他和3排长率领战士在轻重机枪掩护下从小高岭往下冲。志愿军战士们如猛虎下山一般杀向敌群。美军遭到两面夹击,惊慌失措,丢下几十具尸体,狼狈逃窜,进攻又一次被打退。

      战斗愈来愈烈,3排机枪手在战斗中中弹牺牲,副排长在肉搏中用枪托砸烂美军士兵的脑壳后也倒下了,身边的战友接连倒下,此时,3排阵地上只有6个人了。

      气急败坏的美军第八次进攻开始了,再次调集飞机、大炮,狂轰滥炸后,整营整营的扑向小高岭。杨根思沉着指挥,战士们毫不畏惧与美军展开激战。8班长一手端着自动步枪,一手拿着手榴弹跳出工事,一边射击一边投掷手榴弹,不幸中弹牺牲。战士刘玉亭见此景,一把扯去包扎在头上的纱布,端起机枪,站起来一阵猛射,一发炮弹在他的身边爆炸,被弹片击中的他使出浑身的劲,打完了最后一颗子弹……此次攻击又被打退。

      从拂晓到黄昏,杨根思带领3排战士们,击退了美军八次进攻。美军除了在小高岭前沿阵地上留下一片又一片尸体外,始终没能突破这个只有一个排坚守的阵地,使得他们无法向南前进。

      一阵又一阵的冲锋后,突然安静了下来。阵地上只剩下了连长杨根思和重机枪排长两个人了,子弹也打光了。

      杨根思凭着经验知道,短暂的平静预示着更猛烈的进攻,此刻他发出命令,让重机枪排排长迅速撤离。

      重机枪排排长起初拒绝执行杨根思的命令,杨根思冷静地告诉他:“重武器不能留给敌人,留着它以后可以多杀敌人,为战友报仇”。重机枪排长这才带着机枪含泪撤出阵地。

      夕阳西下,孤身一人的杨根思独立小高岭之巅,脱下军帽,拍去尘土,端正地戴在头上,极目远眺,缓步慢行,绕着小高岭巡视一周。他收集阵地上所剩的武器:一包炸药、三颗手榴弹、一支驳壳枪,在最高处隐蔽起来,两只眼睛紧盯着山下,监视敌人。

      美军开始了第九次进攻,一群气势凌人的美军向小高岭冲了过来。杨根思举起手中驳壳枪,一枪击中了美军指挥官,美军军旗应声倒落在地,三颗手榴弹随即投了过去,美军死伤一片连一片,吓破胆的美军仓皇逃退。

      一会儿,四五十个美军又冲了上来,杨根思抱起一包十斤重的炸药,决然地冲向美军。30米、20米、10米,他默默地拉着了导火索。

      美军士兵透过战场硝烟看到眼前这个抱着炸药包的志愿军,个个惊慌失措,魂飞魄散,丢下枪想以最快的速度逃跑,这时,杨根思已冲入了美军人群当中。

      随着一声震天动地的巨响,杨根思和他身边的40多个美军一起消失在烟雾中。

      杨根思用生命诠释了“人在阵地在”的誓言。

      在杨根思引爆炸药的同时,27军各部和20军59师赶到了下碣隅里,同58师一道形成了对美军陆战1师的包围并对其发起了总攻。

      美军陆战1师遭到重创,仅有两个团的部分部队突围成功,其余大部分被志愿军歼灭,这支不可一世的“常胜军”吞下了建军以来的第一次“败果”。

      此战扭转了整个抗美援朝的战争局势,成功地将战线稳定在“三八线”南北地区,彻底粉碎了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迅速占领朝鲜北部的企图,迫使对手由战略进攻转为战略防御。

      1952年5月9日,中国人民志愿军领导机关追记杨根思特等功,授予他“特级战斗英雄”称号,同年12月将杨根思所在连队命名为“杨根思连”,该连三排命名为“杨根思排”。

      1953年6月5日,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授予杨根思“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同时授予“一级国旗勋章”和“金星奖章”,并在长津湖畔建起了“杨根思英雄纪念碑”。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彭德怀题词:“中国人民的优秀儿子,国际主义的伟大战士,志愿军的模范指挥员杨根思烈士,永垂不朽”。

      2009年9月14日,杨根思当选“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

      2019年9月25日,杨根思被评选为“最美奋斗者”。

      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阅兵式上,“杨根思连”等100面战旗列阵通过天安门广场,向世人展示了人民军队光荣历史与赫赫功勋。

    【审核人:站长】

    《张学勇:人在阵地在的英雄杨根思.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x格式

      本文标题:张学勇:人在阵地在的英雄杨根思

      本文链接:https://www.1818018.comhttps://www.1818018.com/showinfo-90-181127-0.html

      赞一下

      网友评论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头条文学网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

      点击图片赞助头条文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