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文学网 2022年11月17日 星期四18:28:38 头条文学  有偿投稿
首页生活随笔生活美文
文章内容页

揭秘三国————5

  • 作者: 平原大地
  • 来源: [db:来源]
  • 2020-08-22 09:25:17
  • 被阅读
  • 二、诸葛氏的兄弟们

    曹操席卷荆襄的时候,诸葛亮唯一的弟弟诸葛均并没有和诸葛亮一起从军。(这一点是值得我们深思的)而是在诸葛亮的安排下和诸葛亮的家眷一起躲在了荆襄地区。亲手足兄弟在同样的环境中成长,接受同样的教育。怎么可能政治观点不同呢?就是有差异,也不会故意的兄弟残杀吧?更何况我们在刘备二访隆中的时候就听到诸葛均抱膝吟《梁父吟》,可见诸葛均和诸葛亮一样有着相同的教育背景,也是一个有着不凡抱负的青年。他怎么会甘心老死于林泉之下呢?

    罗贯中在《三国演义》中长期遗忘,将这么一个重要人物写丢了。是偶然的疏忽吗?不会的。关于诸葛均的大段描写肯定是在修改书稿或在几百年的流传中丢失了。

    我们再看看诸葛亮的其他几个兄弟。魏国征东大将军诸葛诞是个赫赫有名的大人物。诸葛诞从基层作起,后来做了魏国的镇东大将军。而且早年因为受诸葛亮的牵连,很多年都不得志。只是诸葛亮死后诸葛诞的军事才华才显现出来,做了虎视江东的方面大员。我认为诸葛诞是一位很值得研究的人物。我们还应该注意到诸葛亮一家是跟随叔父诸葛玄到的襄阳,而诸葛玄是和刘表有旧,那么诸葛玄有没有后代?诸葛玄的后代是不是诸葛绪、诸葛诞呢?如果是、那么诸葛亮和他的兄弟们是从小就生活在一起的。他们的受教育背景是相同的。政治理念应该是一致的。

    后来诸葛诞反抗司马昭的倒行逆施举兵造反,杀掉了乐进的儿子大将乐淋,兵败为司马昭所杀。

    诸葛绪为雍州刺使,因为进攻蜀国作战不利,被锺会逮捕装进槛车,押赴洛阳,交司马昭发落。这些故事可能给我们以更深的思考。

    结论:诸葛亮兄弟之所以聪明,诸葛亮之所以是中国人民智慧的化身,就是因为他和他的兄弟们高瞻远瞩,看到了统一祖国的未来。他们是为统一而战,为东汉朝廷而战。暂时分散到魏、蜀、吴三国,就同时为兄弟三人都留有了后路,就是为了将来能够走到一起而奋斗。诸葛亮有两个族弟先后在魏国当封疆大吏。这恐怕不是偶然的巧合吧。

    所以刘备和关羽始终不曾信任过诸葛亮。而是充满了疑虑。

    第三章

    一、 再谈诸葛亮和曹操

    首先诸葛亮很少和曹操正面作战。我们在《三国演义》里从来没有见到曹操和诸葛亮在任何情况下会过面。

    一、 在<隆中对>里诸葛亮就明确告诉刘备,曹操灭袁绍不但有势力而且智慧过人,诸葛亮是怎么看曹操的

    所有的读者都认为曹操是书中的第一反派,根据就是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有篡逆之心。

    那么我们就用古代的忠君思想和现代的政治理念来分析一下曹操究竟错在哪里。

    我们国家在封建社会里就有:

    “天下、天下人的天下,为有德者居之。”在献帝禅位给曹丕的诏书中就提到摘录:

    帝亲捧玉玺奉曹丕。丕受之。坛下群臣跪听册曰:“咨尔魏王!昔者唐尧禅位于虞舜,舜亦以命禹:天命不于常,惟归有德。汉道陵迟,世失其序;降及朕躬,大乱滋昏,群凶恣逆,宇内颠覆。赖武王神武,拯兹难于四方,惟清区夏,以保绥我宗庙;岂予一人获乂,俾九服实受其赐。今王钦承前绪,光于乃德;恢文武之大业,昭尔考之弘烈。皇灵降瑞,人神告徵;诞惟亮采,师锡朕命。佥曰:尔度克协于虞舜,用率我唐典,敬逊尔位。於戏!天之历数在尔躬,君其祗顺大礼,飨万国以肃承天命!”主

    忠君是封建皇帝自己要求和提倡的,从来就不被被统治者所遵守。所以历史上农民起义和改朝换代的事情经常发生。现代政治理念表明,民主政治比封建社会的家天下要先进许多。

    从东汉的历史看,当时离王莽的新朝也不过二百年,王莽的身份和曹操相同,都是皇帝的老丈人,人们对王莽的篡位,导致天下大乱记忆犹新,自然对曹操就有许多猜疑,事实上后期的曹操也是大权独揽。对汉献帝十分的不客气。

    但是曹操与王莽的不同之处有四点

    1、 曹操有恩于汉献帝。曾经将汉献帝从生不如死朝不保夕的境地拯救了。从而过上了安定的皇帝生活。

    2、 曹操东征西讨剪除了大大小小的军阀,基本稳定了北方中国的政治局面。对汉王朝的延续统治和国家的统一是有巨大贡献的。

    3、 他实行的一系列举措,选拔人才、安置流民、屯田发展经济,新建了许昌作首,都是有利于汉王朝统治的。

    4、 他和王莽最大的不同是同样都是汉朝末代皇帝的老丈人而曹操自己并没有当皇帝。

    他将汉献帝从生不如死的境地拯救了出来。将自己的三个女儿都嫁给了汉献帝。就表明他并没有篡位的野心。

    事实也证明,被称为奸臣的曹操始终没有篡位,曹操的一生都在为刘姓皇帝、东征西讨。为统一中国,结束军阀割据而战。我们看一下曹操在《让县自明本志令》里的表白就非常清楚了。

    摘录:“孤始举孝廉自以本非岩穴知名之士,恐为海内人之所见凡愚,欲为一郡守,好做政教以建立名誉,——后征为督尉,迁典军校尉,意遂更,欲为国家讨贼立功,欲望封侯作征西将军,然后题墓道言“汉故征西将军曹侯之墓”,此其志也。——身为丞相,人臣之贵以极,意望已过矣。——设使国家无有孤,不知当几人称帝,几人称王。——今臣领兵三十余万,其势足以背叛,然自知必死而守义者,不敢辱先人之教以忘先王也。”孤每读此二人书,未尝不怆然流涕也。——然欲孤便尔委捐所典兵众以还执事,归就武平侯国,实不可也。何者?诚恐已离兵为人所祸也。既为子孙计,又己败则国家顷危,是以不得慕虚名而处实祸也,此不得为也——————。

    在这里曹操言辞诚恳,情真意切,感情激动,甚至引用蒙恬说:不敢辱先人之教以忘先王也。这在古人是最重的誓约。可见曹操所表明的心迹是真实可信的。实践证明也是实实在在的大实话。

    汉献帝却恩将仇报,刚刚过上了安定的生活就时刻想着将曹操赶下台,自己独揽大权。曹操为维护和稳定政权挫败了一次次的宫廷政变。

    在诸葛亮的眼里曹操是一个和孙子、吴起并列的军事家。摘录:《后出师表》曹操智计,殊绝于人,其用兵也,仿佛孙、吴,然困于南阳,险于乌巢,危于祁连,逼于黎阳,几败北山,殆死潼关,然后伪定一时耳;况臣才弱,而欲以不危而定之,此臣之未解三也。曹操五攻昌霸不下,四越巢湖不成,任用李服而李服图之,委任夏侯而夏侯败亡,先帝每称操为能,犹有此失;况臣驽下,何能必胜,此臣之未解四也。

    英雄相惜,他在《隆中对》里孔明曰:“自董卓造逆以来,天下豪杰并起。曹操势不及袁绍,而竟能克绍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以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

    诸葛亮明确要求刘备“诚不可与争锋”。

    当时北方已经在曹操的努力下结束了战争,曹操不但有几十万精锐的军队。而且实行了百万流民的屯垦,政治上也实现了稳定。只有南方的刘表和孙权、西北的韩遂和马腾在分裂割据。事实上这些人已经勾不上对曹操的威胁。全国的统一和安定指日可待。这不就是诸葛亮毕生追求的事业吗?

    而刘备是个人野心家,他积极参加了宫廷政变的组织和预谋,他还打着衣带诏的旗号,以征袁术为名,骗取了曹操的五万人马,在徐州独树一帜和曹操把持的中央政府分庭抗礼。

    刘备在朝廷的第一个职务是曹操保荐的,当上了 左将军、宜城亭候,曹操待他是——出则同舆,食则同器。寝同席,

    刘备却丝毫没有报答曹操。 反而将赏识他的恩人当做了夺取皇帝宝座的仇敌。

    以后的刘备不但巧取豪夺同族兄弟刘璋的城池,土地。也觊觎收留他的恩人刘表的地盘。他长期分裂国家,早有取代汉献帝的野心。

    从刘备先后投靠多人,后又多次闹翻来看,刘备所持有的信义和忠诚就值得怀疑。我们在这里简略看一下刘备的发展轨迹:

    “用兵仿佛孙、吴。曹操有百万之众,诚不可于之争峰,”孙权以历三世也不可以为敌。孙武和吴起是中国的军神,将曹操比作军神其评价不可谓不高。而孙权根基深厚,即有长江天险的凭持又有沃野千里的江南富庶,其人脉的盘根错节是无法想象的。

    只有收留刘备的刘表、刘荆州才可以图谋。除了刘表就是益州牧刘璋,这些话刘备听了是什么感受呢?肯定是很尴尬的。因为刘备一直是将曹操作为自己最大的威胁和敌人来看的。当曹操大兵压境,诸葛亮却劝刘备掉转枪口争夺荆州,消灭最困难时候收留自己的恩人,刘备的心情肯定是十分复杂。

    那么听了《隆中对》之后、除了佩服以外刘备对诸葛亮有没有猜忌的成分呢?如果没有猜忌的心理刘备还称得上枭雄吗?但是刘备显然将这些东西深深地埋藏了起来。

    诸葛亮从来没有和曹操面对面的对阵作战,从舌战群儒里张昭的诘难我们就可以看出:昭曰:“若此,是先生言行相违也。先生自比管、乐,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乐毅扶持微弱之燕,下齐七十余城:此二人者,真济世之才也。先生在草庐之中,但笑傲风月,抱膝危坐。今既从事刘豫州,当为生灵兴利除害,剿灭乱贼。且刘豫州未得先生之前,尚且纵横寰宇,割据城池;今得先生,人皆仰望。虽三尺童蒙,亦谓彪虎生翼,将见汉室复兴,曹氏即灭矣。朝廷旧臣,山林隐士,无不拭目而待:以为拂高天之云翳,仰日月之光辉,拯民于水火之中,措天下于衽席之上,在此时也。何先生自归豫州,曹兵一出,弃甲抛戈,望风而窜;上不能报刘表以安庶民,下不能辅孤子而据疆土;乃弃新野,走樊城,败当阳,奔夏口,无容身之地:是豫州既得先生之后,反不如其初也。管仲、乐毅,果如是乎?愚直之言,幸勿见怪!”

    “····且刘豫洲未得先生之前,尚且纵横天下·····何先生自归豫洲,曹兵一出弃甲抛戈望风而窜·······”四十三回230页

    这些话不能说一点道理都没有。可以说是基本事实。

    除了赤壁大战,那还是以东吴为主,周瑜是主要的指挥者。而诸葛亮凭阴谋诡计,夺取了大部分胜利果实。

    只是在曹操死后,曹丕篡汉,国内政治局势发生了根本变化,诸葛亮的思想意识也就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诸葛亮为了兴扶汉室才开始积极的策划了对魏国的一系列战役。

    二、 诸葛亮是怎样取得权利

    三国演义中的赤壁大战是以刘备的当阳惨败,抛妻弃子为代价。在命悬一线的情况下,由诸葛亮出面乞求孙权的出兵,才勉强打了一个赤壁战役。赤壁战役中,诸葛亮在周瑜忙着和曹仁\曹洪作战的时候,凭借一些小聪明,夺取了南郡和荆洲.取得了赤壁战役的重要胜利果实。

    事实上居三国志记载是周瑜将南岸地以给备,备别立营于油江口,改名公安。刘表吏士见从北军,多叛来投备。备以瑜所给地少,不足以安民,复从权借荆州数郡。

    从此段可以了解到,赤壁大战前刘备仓皇逃命,赤壁大战之后,刘备已经据有荆州的长沙、桂林数郡。而且周瑜将油江口(公安)给了刘备,可能和战后的奖赏有关。

    他说明刘备并不掌握主动权,仍然靠仰人鼻息过活。同样证明刘备于孙权的合作是不平等的。和三国演义中描写的夺南郡三气周瑜有很大的出入。接下来是刘表的部下投降曹操以后日子也不好过,有刘琮、蔡瑁和张允的下场做证。所以又有大批的人马来投刘备。备以周瑜所给地少,不足以安民,又和周瑜商量,讨价还价。

    周瑜却很不客气,没有答应刘备的全部请求。所以刘备复从权借数郡,而孙权给了面子,仅仅是借给刘备。要不刘备有什么必要越过周瑜去找孙权呢?

    刘备以哭荆洲和不讲信用为代价,取得了立足之地。然后诸葛亮、庞统策划了两川战争。经过了三年血战才夺取了刘备同宗兄弟的地盘。同时诸葛亮将不信任自己的关羽巧妙地留在了荆洲,将关羽排挤出了领导中枢地位。诸葛亮自己则进一步夺取了集团中心的领导权。

    事实上在三国志里记载,刘备在此期间,只是利用诸葛亮的聪明才智。并没有重用诸葛亮,居史书记载此时的诸葛亮不过是在刘备的帐下做一些无关痛痒的后勤工作。

    所以说刘备至死都不曾信任过诸葛亮。这是因为:

    1、刘备进攻两川带的是庞统作军师,而没有诸葛亮的参与。落风坡庞统被乱箭射死后。继任军师是法正。

    法正夺取汉中以后死去,跟随在刘备左右的是黄权和马良,比如决定蜀国生死之战的夷陵大战。

    2、诸葛亮在陈寿的笔下评价是:“治军非其所长,理民之干、优于将略。”诸葛亮长于行政工作。对于军事指挥艺术实在平常。所以刘备总是要诸葛亮留守后方,足食足兵,相当于萧何故事。提供后勤支援。这也就为以后的许多军事失误提供了根据。

    但是按罗贯中的写法,诸葛亮那么有天才,那么有军事预见性,而且算无遗策,百战百胜。为什么几次关键的战役刘备却不要诸葛亮参加呢。而且刘备在关系到蜀汉生死存亡的彝陵大战之前并不听从诸葛亮的劝告呢?摘录:

    于是公卿都至丞相府中见孔明,曰:“今天子初临大位,亲统军伍,非所以重社稷也。丞相秉钧衡之职,何不规谏?”孔明曰:“吾苦谏数次,只是不听。今日公等随我入教场谏去。”当下孔明引百官来奏先主曰:“陛下初登宝位,若欲北讨汉贼,以伸大义于天下,方可亲统六师;若只欲伐吴,命一上将统军伐之可也,何必亲劳圣驾?”先主见孔明苦谏,心中稍回。

    又录:

    孔明闻知,即上表救秦宓。其略曰:“臣亮等切以吴贼逞奸诡之计,致荆州有覆亡之祸;陨将星于斗牛,折天柱于楚地:此情哀痛,诚不可忘。但念迁汉鼎者,罪由曹操;移刘祚者,过非孙权。窃谓魏贼若除,则吴自宾服。愿陛下纳秦宓金石之言,以养士卒之力,别作良图,则社稷幸甚!天下幸甚!”先主看毕,掷表于地曰:“朕意已决,无得再谏!”

    诸葛亮其人确实有着杰出的才干,他能够审时度势,该进则进,当退则退。在游说江东的时候他一开始劝降孙权,如果劝降成功诸葛亮就是曹操统一中国的大功臣。自己将在中国的政治舞台上更好地施展才干。结果试探失败,孙权拂袖而去,诸葛亮极快地转变了角色。配合鲁肃和周瑜坚定孙权抗曹的决心。这是不是权宜之计?

    可是,周瑜极有可能已经看出了诸葛亮的本来面目,当机立断将诸葛亮软禁了起来。又几次密谋杀害诸葛亮。

    草船借箭就是杀诸葛亮的第一计,如果当时蔡瑁和张允的水军向雾中的草船放几支火箭。诸葛亮很可能就灰飞烟灭回不来了。作为一个大战前的军事统帅,周瑜果然不知道,或者为什么会不知道一只船队向敌营开去?

    鲁肃很可能已经秘密报告了周瑜,诸葛亮借一只船队的情报,而周瑜故作不知。安排鲁肃监视诸葛亮,如果诸葛亮叛逃,很可能鲁肃会当场执行捕杀的命令。周瑜欲擒故纵就是要诸葛亮去丧命。

    借东风就更加可疑了。周瑜是水军都督,长期在江上活动,不可能不知道每年冬至前后,长江上先有雾起、后有东南风起。周瑜如果不识天文、地理,不懂山川形势怎么配领军打仗?而且是水军大都督。

    周瑜让诸葛亮筑七星坛,祈求东风的目的就是困住、软禁诸葛亮,然后将诸葛亮作为大战前的祭器。这才符合周瑜的性格和当时的情况。

    但是这一切都被罗贯中反说正话,将诸葛亮吹嘘得神乎其神。而且成为诸葛亮的丰功伟绩,跻身于一流的政治家,军事家的行列。

    赤壁大战奠定了诸葛亮在刘备集团的地位。庞统之死是诸葛亮取得绝对权利的关键。摘录:

    玄德拆书观之,略云:“亮夜算太乙数,今年岁次癸巳,罡星在西方;又观乾象,太白临于雒城之分:主将帅身上多凶少吉。切宜谨慎。”玄德看了书,便教马良先回。玄德曰:“吾将回荆州,去论此事。”庞统暗思:“孔明怕我取了西川,成了功,故意将此书相阻耳。”乃对玄德曰:“统亦算太乙数,已知罡星在西,应主公合得西川,别不主凶事。统亦占天文,见太白临于雒城,先斩蜀将泠苞,已应凶兆矣。主公不可疑心,可急进兵。”知

    如果庞统不是和诸葛亮暗暗较劲,庞统怎么会冒险进兵呢?诸葛亮和刘备都知道的卢马妨主,为什么刘备要和庞统换马呢?

    进兵益州和彝陵大战都是刘备集团关乎生死的决战,诸葛亮一开始都没有参与。就是因为上述原因,刘备在使用诸葛亮时充满了疑虑。

    可是诸葛亮却在刘备最困难的时候出场了。而且化腐朽为神奇,保住了夷陵之战以后摇摇欲坠的蜀汉政权,一举转危为安。而且庞统、法正此时已经去世,黄权也投降了曹魏。刘备身边已经没有了可以信任的智谋之士。所以诸葛亮顺理成章地夺取了刘备集团的主要权利。

    三、诸葛亮与关羽

    首先诸葛亮派关羽镇守荆州,是战略上的需要,〈隆中对〉里就提到、一但天下有变、将由一上将出兵宛洛,和主力部队由汉中出秦川形成钳型攻势,夺取中原。

    这是所有战略布局中的关键一环。那么重要的战略部署,为什么诸葛亮不在关羽的侧翼,布置可靠的战略支援部队?

    例如赵云,马超、魏延、黄忠,都是可用之才。却单单在上庸派了头脑简单和关羽早有芥蒂的刘备养子刘封、孟达驻守呢?

    结果是关羽走麦城的时候,廖化去上庸求取增援,而刘封不发救兵,廖化大哭而去,导致关羽丢掉了麦城,丢掉了脑袋。摘录:

    且说刘封、孟达自取上庸,太守申耽率众归降,因此汉中王加刘封为副将军,与孟达同守上庸。当日探知关公兵败,二人正议间,忽报廖化至。主

    封令请人问之。化曰:“关公兵败,现困于麦城,被围至急。蜀中援兵,不能旦夕即至。特命某突围而出,来此求救。望二将军速起上庸之兵,以救此危。倘稍迟延,公必陷矣。”封曰:“将军且歇,容某计议。”斋

    化乃至馆驿安歇,耑候发兵。刘封谓孟达曰:“叔父被困,如之奈何?”达曰:“东吴兵精将勇;且荆州九郡,俱已属彼,止有麦城,乃弹丸之地;又闻曹操亲督大军四五十万,屯于摩陂:量我等山城之众,安能敌得两家之强兵?不可轻敌。”封曰:“吾亦知之。奈关公是吾叔父,安忍坐视而不救乎?”达笑曰:“将军以关公为叔,恐关公未必以将军为侄也。某闻汉中王初嗣将军之时,关公即不悦。后汉中王登位之后,欲立后嗣,问于孔明,孔明曰:‘此家事也,问关、张可矣,’汉中王遂遣人至荆州问关公,关公以将军乃螟蛉之子,不可僭立,劝汉中王远置将军于上庸山城之地,以杜后患。此事人人知之,将军岂反不知耶?何今日犹沾沾以叔侄之义,而欲冒险轻动乎?”封曰:“君言虽是,但以何词却之?”达曰:“但言山城初附,民心未定,不敢造次兴兵,恐失所守。”封从其言。次日,请廖化至,言:“此山城初附之所,未能分兵相救。”化大惊,以头叩地曰:“若如此,则关公休矣!”达曰:“我今即往,一杯之水,安能救一车薪之火乎?将军速回,静候蜀兵至可也。”化大恸告求,刘封、孟达皆拂袖而入。廖化知事不谐,寻思须告汉中王求救,遂上马大骂出城,望成都而去。

    请注意廖化是大骂出城。

    按罗贯中的写法,会使我们得出这样的结论:‘刘备和关羽都不信任诸葛亮,所以军事天才的计划就漏洞百出,重要的军事行动和军事进展也没有及时通报给诸葛亮,诸葛亮制定的军事原则也自然就不被关羽所遵守。或者诸葛亮根本就没有参与机要,一切重大的军事部署诸葛亮根本就没有参与。

    诸葛亮曾经对关羽交代过的守卫荆州的战略方针是八个字;

    “东合孙权,北拒曹操。”这八个字、关羽只执行了后边的四个字。

    关羽和孙权的关系没有搞好,破坏了吴蜀的战略同盟,说明关羽不是一个有着战略构思的成功军事家,和政治远见的政治家。关羽钢愎自用,不能容人,对同时封为五虎上将的黄忠就讥讽为老卒,对诸葛亮阳奉阴违。甚至嫉妒马超的军事才能要放弃镇守荆州的重任,进川去和马超比武一争高下。

    我们看一下诸葛亮让关平带给关羽的信就可以看出关羽的心胸和浅薄。同样我们在信中也可以看出诸葛亮对关羽的阿谀奉承。

    摘录:

    “以亮度之,孟起虽雄烈过人,亦乃黥布、彭越之徒而,当于翼德并驾争先,犹未及美髯公之绝伦超群也。

    也就说,马超只能和张飞并驾齐驱,怎么能和美髯翁相提并论呢?

    凭诸葛亮的为人说出如此肉麻的话来,使我们有理由怀疑诸葛亮的动机。也可以分析出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和关羽的真正关系是非常微妙的。

    中央政府的丞相,有什么必要恭维封疆大吏?诸葛亮娇宠关羽的目的是真正的政治智慧吗?我不想做更多的猜测。

    事实上在三国志中诸葛亮的信是这样写的:“羽闻马超来降,旧非故人,非常关心地写信给诸葛亮,问超人才可谁比类。

    亮知羽护前,乃答之曰:”孟起兼资文武,雄烈过人,一世之杰,黥、彭之徒,当于翼德并驾争先,犹未及髯之绝伦逸群也。”

    这里只有一个髯字,而三国演义中是“髯翁”多了两个字就多了恭维、谄媚的意味。而少了一个字就换了语境,换了语言的真正意味,而多了调侃和轻松。诸葛亮实际上非常轻松地化解了这样一个矛盾。可见真实的历史上的诸葛亮确有非凡的丞相之才,具备独到的领导、协调,驾御之能。

    在这里我们还要提出一个问题:三国演义中为什么在关羽水淹七军之后,斩庞德、擒于禁,威震华夏的有利形势下,诸葛亮却没有按照《隆中对》的战略决策出兵合击魏国呢?

    此时的曹操已经惊慌失措准备迁都了:摘录

    知却说关公擒了于禁,斩了庞德,威名大震,华夏皆惊。探马报到许都,曹操大惊,聚文武商议曰:“某素知云长智勇盖世,今据荆襄,如虎生翼。于禁被擒,庞德被斩,魏兵挫锐;倘彼率兵直至许都,如之奈何?孤欲迁都以避之。”司马懿谏曰:“不可。于禁等被水所淹,非战之故;于国家大计,本无所损。今孙、刘失好,云长得志,孙权必不喜;大王可遣使去东吴陈说利害,令孙权暗暗起兵蹑云长之后,许事平之日,割江南之地以封孙权,则樊城之危自解矣。”。

    失去了这样一个千载难逢的有利时机,我们只能猜测,由于通讯手段的落后,和关羽的个人英雄主义,使诸葛亮获得的信息不足以作出战略决断。

    同时半个月的时间,战局就急转直下使诸葛亮来不及做出反应。

    关羽的种种行为只能用单兵冒进,孤军深入,出风头来解释了。他和诸葛亮的不和谐已经非常的明朗化了。这么巨大的战略军事行动,没有通盘的军事计划,没有更加详细的战役安排和总体协调是不可想象的。可见诸葛亮在关羽的心中显然没有位置。

    而单兵冒进,孤军深入是军事家最为忌讳的。征战沙场半生,身经百战,号称战神的关羽不懂吗?

    近年来有学者指出,诸葛亮是故意要关羽出丑,甚至是借刀杀人除掉关羽。笔者研究之后不敢苟同。因为诸葛亮还不至于那么卑鄙,那样做的代价太大了,且结果难以预料。何况要杀关羽诸葛亮有的是机会。仅一个华容道放曹操就可以堂而皇之的将其杀掉。何况关羽是蜀汉最大的势力派,关羽一败,蜀汉去其大半。诸葛亮怎么会自掘坟墓?阴险到如此程度呢?或是说愚蠢到这种地步呢?显然这是不足凭信的。

    曹操得之关羽水淹七军,樊城危在旦夕。惊慌失措下连忙使出了组合拳,先派出了大将徐晃阻遏关羽的凌厉攻势。又派出信使邀请孙权暗地里袭击荆州。然后将荆州丢失的消息公开宣扬以瓦解关羽的军心。

    曹操这几招当然很厉害,但是都不是关羽失败走麦城的根本原因。关羽失败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1没有很好地执行东和孙权的指示。破坏了吴蜀联盟关系。孙权为自己的儿子向关羽的女儿求婚,关羽却当着诸葛谨的面大骂虎女安肯嫁犬子,不看汝弟之面(诸葛亮)立斩汝首。这就非常不和情理了。你可以不同意婚事,但没有必要骂人。要是再杀媒人就不仅是不合情理了。何况媒人诸葛谨是诸葛亮的亲哥哥。

    2、没有很好的团结部下,形成一个坚强的领导集体,导致糜芳和傅士仁的叛变。在处理这两个人出现地安全事故上处理地过于简单。摘录:

    (费诗方出王旨,令云长领兵取樊城。云长领命,即时便差傅士仁、糜芳二人为先锋,先引一军于荆州城外屯紥;一面设宴城中,款待费诗。饮至二更,忽报城外寨中火起。云长急披挂上马,出城看时,乃是傅士仁、糜芳饮酒,帐后遗火,烧着火炮,满营撼动,把军器粮草,尽皆烧毁。云长引兵救扑,至四更方才火灭。云长入城,召傅士仁、糜芳责之曰:“吾令汝二人作先锋,不曾出师,先将许多军器粮草烧毁,火炮打死本部军人。如此误事,要你二人何用?”叱令斩之。费诗告曰:“未曾出师,先斩大将,于军不利。可暂免其罪。”云长怒气不息,叱二人曰:“吾不看费司马之面,必斩汝二人之首!”乃唤武士各杖四十,摘去先锋印绶,罚糜芳守南郡,傅士仁守公安;且曰:“若吾得胜回来之日,稍有差池,二罪俱罚!”二人满面羞惭,喏喏而去。)

    3、关羽顾前不顾后,在吕蒙、陆逊的计谋中上当,抽调留守的兵力上前线,造成后方空虚。使陆逊偷袭成功。

    1、 关羽刚愎自用听不得别人的意见,前面的一系列失误都有参谋人员提醒关羽,而关大将军都没有认真地听取。

    2、 没有友军的及时增援,由于关羽的性格弱点。(骄于士大夫,而体恤小人。)和同僚官员搞不好关系,甚至得罪了关键人物刘封和孟达,所以才丧失了最后一只最有希望的援军。

    结论:关羽征战沙场多年,却没有一个得力的战将追随左右。只有扛刀的周仓,和一个义子关平始终追随着,当然还有一个提不起来的土匪廖化。

    这三个人各有特点,有一点共同,就是关羽铁杆的崇拜者,他们在关羽面前从来就没有表示过不同意见。

    关羽英雄不假,但是、是一个茕茕孑立、形影相吊,不善于团结战友、形单影只的孤独英雄,不值得仿效。

    关羽走麦城是一个末路英雄的必然。

    性格决定命运,关羽的悲剧命运是性格注定的。他虽有极高的军事天赋和忠勇义气的品德,但是过于自信就等于自负,就容易引起别人的嫉恨。所以尽管我多么喜欢这个英雄,但是仔细分析之后,我在惋惜之余也就释然了。

    请看第四章


    【审核人:站长】

    《揭秘三国————5.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x格式
      NEXT ARTICLE 揭秘三国----4

      本文标题:揭秘三国————5

      本文链接:https://www.1818018.comhttps://www.1818018.com/showinfo-217-171450-0.html

      赞一下

      网友评论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头条文学网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

      点击图片赞助头条文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