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文学网 2022年11月17日 星期四18:28:38 头条文学  有偿投稿
首页优美散文叙事散文
文章内容页

话说压岁钱

  • 作者: 田乐
  • 来源: 原创
  • 2023-05-04 09:59:34
  • 被阅读
  •   话说压岁钱

      记起我小时候,大约是上世纪六十年代末到七十年代中期,生活条件比较艰苦。不要说小孩子了,就是大人也没有多少钱的。小孩子只有大人给,他才会有钱的。而且,他自己能支配的也一般多为一年一度才能得到的压岁钱了。一般少者几角、几元至十几元,多则几十元、几百元乃至上千过万也不拘。压岁钱的多少这就要视大人或长辈们的经济境况、出手大小、亲缘关系、时代习俗等来确定了。压岁钱的用途,孩子们主要用来买鞭炮、玩具和糖果等节日所需的东西。

      压岁钱的最初用意。大人或长辈给小孩子或晚辈们压岁钱,这是中国独有的春节年俗,我国特有的过年习俗。压岁钱最初的用意是镇恶驱邪。人们认为小孩容易受鬼祟的侵害,所以用压岁钱压胜驱邪,帮助小孩平安过年,祝愿小儿在新的一年健康吉利。不过最早的压岁钱的“钱”不是市面上流通的货币,而是专门铸成钱币的吉利品或避邪品,是小儿身上带的护身符。因为“祟”与岁谐音,所以压岁钱有“厌胜鬼祟”的巫术作用。喧斋居士曰:“压岁之物,本为鼓励之用。”在中国古代,压岁又称压祟,中国年俗,寓意辟邪驱鬼,保佑平安。压岁钱又称压胜钱、押岁钱、守岁钱等,是年俗的节物之一。寄托了中国劳动人民一种祛邪、避灾、祈福的美好愿望。压岁钱传统寓意还有两个:一是压惊。另有一说源于古代“压惊”。说是太古时有一种凶兽叫“年”,隔365日后之夜,就要出来伤害人畜、庄稼。小孩子害怕,大人则以燃爆竹驱赶“年”,用食品安慰小孩,即为“压惊”。年久日深,便演变为以货币代食物,至宋便有“压惊钱”。据史载,王韶子南下,因被坏人背走,于途中惊呼,才被皇车所救,宋神宗即赐了他“压惊金犀钱”。以后才发展为“压岁钱”。二是避邪。当然,最厉害的还是秦始皇,他铸造的铜钱“孔方兄”独领风骚两千年。之所以铜钱“孔方兄”广受欢迎,跟其“天圆地方”的造型很有关系,而天圆地方则是从《易经》里“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来的。这说明“钱”从开始到衍变都被赋予了“神魅”色彩和“神奇”力量。如此看来,老百姓用此物“避邪去病驱魔”等就是情理中的事了。

      压岁钱的起源古老。“压岁钱”的习俗渊源流长,在中国流传了数千年,但“压岁钱”最初并不是市面上流通的货币,而是一种佩戴在身上的装饰品,目的也不是祈福,最初的用意是镇恶驱邪。最早的“压岁钱”出现在中国的汉代,它最初的名字叫做“压胜钱”,也称“大压胜钱”。这种钱币不是用来流通的,也不能当钱花,而是一种用来观赏的、可以佩戴的钱币形状的装饰品。古代的“压岁钱”有特制钱与一般通行钱两种。特制的压岁钱是仿制品,它的材料或铜或铁,形状或方或长,正面一般铸有吉祥用语,如“天下太平”“四季平安”“千秋万岁”“去殃除凶”“百毒不侵”等字;背面则铸有各种民间瑞兽祥鸟的图案,如龙凤、龟蛇、双鱼、斗剑、星斗、蝙蝠、鹿等。

      压岁钱的发展沿革。汉代:有现存文献记载的压岁钱最早出现于汉代。唐代:宫廷里春日散钱之风盛行。明清时期:压岁钱大多数是用红绳串着赐给孩子,“以彩绳穿钱,编为龙形,谓之压岁钱。”所以一些地方把给孩子的压岁钱叫“串钱”。民国:长辈用红纸包100文铜钱当压岁钱给晚辈,取“长命百岁”的寓意。货币改为纸币后,长辈喜欢用连号的新钱做压岁钱,意味着连连好运、连连高升。20世纪50年代:币制改了,压岁钱也就开始五分、一毛地给,需要磕响头并作毕恭毕敬状才拿得到。20世纪60年代:那时多数家庭的经济状况很差,一年到头见到糖的时间并不多。用几块糖替代“压岁钱”,让一家人都很甜蜜。20世纪70年代:前期经济状况还是不太好,但“压岁钱”真的是钱了,拜年磕头的孩子,大多能得到五到十元的压岁钱。20世纪80年代:国家经济状况的好转和压岁钱额度成正比。城市里的人给孩子的钱往往几十上百元,开始包成“红包”发赠。20世纪90年代:压岁钱不稀罕了,身不动膀不摇地就能得个成百上千块,不过搁手里攥着的少了,有的被爸妈拿去了,有的存银行了,还有就是自己花了。21世纪初:随着经济条件越来越好,压岁钱的传统寓意渐渐走样,大人们拼面子发压岁钱,孩子们也开始比谁拿到的压岁钱多。2014年的问卷调查显示,90名孩子在春节一共收到43.8万元压岁钱,人均收到约4867元。其中,一半以上的孩子收到的压岁钱总数在1000到5000元之间。

      压岁钱的传说神奇。相传古时候,有一种妖怪叫“祟”,专门在大年三十夜里出来活动,偷偷地潜入百姓家中,去摸熟睡孩子的头。凡是被“祟”摸过头的孩子,就会头痛发热,最后变成傻子。于是,家家三十晚上都点着灯彻夜不睡, “守祟”。在嘉兴府有一户姓管的人家,夫妻俩老年得子,视为掌上明珠,三十晚上怕“祟”来伤害孩子,便拿出8枚铜钱给孩子玩,孩子玩累后就把8枚铜钱放在枕边后睡去。半夜,一阵阴风过后,“祟”潜入老夫妇家中,吹灭烛火,伸手去摸孩子的头,结果枕边突然迸发出8道闪光,把“祟”吓得夺门而逃!此事不胫而走,人们便认为那8枚铜钱乃是八仙化身来保护孩子的,因“祟”与“岁”同音,后来人们便将“守祟”称为“守岁”,并在大年三十晚上给孩子一些铜钱,以祈求平安。古人笃信钱可通神役鬼,故自古就有用铜钱作驱邪求吉的“厌(ya)胜”钱之用。据考证,春节向小孩赐钱“压祟”,至少在明代后期就已流行。到清代,还有“压岁盘”、“压岁果子”之类的出现。

      压岁钱的称谓由来。宋元时期,过春节时,长辈都会给小孩一些铜钱,任其把玩,以求平安吉祥,这种风俗一直盛传不衰。明清时,“压岁钱”才有了正式的名字,清代典籍《燕京岁时记》中记载:“以彩绳穿钱,编作龙形,置于床脚,谓之压岁钱。尊长之赐小儿者,亦谓压岁钱。”因铜钱是线串的,所以古时民间也称“压岁钱”为“串线”。

      压岁钱的有关诗词。王仁裕在《开元天宝遗事》中云:唐玄宗天宝年,“内廷嫔妃,每于春时,各于禁中结伴三人至五人掷钱为戏。”王建在《宫词》中载:“宿妆残粉未明天,总立昭阳花树边。春日内人长打白,库中先散与金钱。”从春日“掷钱为戏”,到“散与金钱”,后又发展到赠“洗儿钱”。据司马光《资治通鉴》称,杨贵妃生子时,“玄宗亲视之,喜赠贵妃洗儿钱”,以贺喜驱邪。至宋、元,便形成一种传统民俗文化。它与正月初一春节结合,形成早期的“压岁钱”。但当时还没有用流通的货币作“压岁钱”,而只是一种特制的“压岁钱”。

      压岁钱的异化趋势。早期来说,压岁钱并不是给真钱,而只是给像钱一样的象征性的东西,是希望起到震慑性的作用。但后来,人们逐渐把压岁钱实用性的意义强化了,因此就变成了给真正的货币。随着长辈在过年时包一块大洋给子女的情形出现,压岁钱的意义才发生重大改变。从此,压岁钱“避邪去魔”的功能逐渐结束,而其新担负的“一本万利”“财源广进”“步步高升”等“励志”作用应运而生。据压岁钱调查,当今压岁钱的发展趋势——越来越实用化,每年压岁钱的平均水平都会上升,同时,随着现代微信红包盛行,压岁钱开始向娱乐的方向发展,这也更加使人担忧。压岁钱,体现出长辈对晚辈的关爱和晚辈对长辈的尊敬,是一项整合家庭伦理关系的民俗活动。“压岁钱”的感情成分、感恩意识和祝福意识逐渐淡化,很多人将压岁钱的多寡当做一种相互攀比的工具。不是对孩子的深情祝福,而是不良的物质教化和铜臭熏染,这应该及时纠正的。随着红包越来越厚,压岁钱已成了不少家庭的负担。压岁钱更多的是一种祝福,包含着特殊的心意,应回归压岁钱的本质。很多孩子也将“拿到更多压岁钱”当做重要目标,没有感恩和感谢意识。

      压岁钱的管理建议。长辈为晚辈分送压岁钱的习俗在现代仍然盛行,现在压岁钱、零花钱都很多,孩子们不知道怎么办。父母们也不知道怎样帮孩子管理这笔钱。对于怎样帮孩子管理好压岁钱同时以此作为培养其财商的好机会,财商教育专家建议:一是,可以共同将压岁钱存为“压岁钱基金”,成立账户,孩子家长共同监管,一人拿卡,一人拿密码。二是,可以共同签署一份使用合同,父母做甲方,儿女是乙方,限定只有通过劳动才能换取基金中的一定限额。在家庭缺钱的情况下,鼓励孩子用压岁钱支付自己的必须支出,例如学费、生活支出。在家庭不缺钱的情况下,告诉孩子这笔钱是亲友祝福你健康,健康则包括“身体健康”“精神健康”以及“财务健康”等。

      话说压岁钱

      记起我小时候,大约是上世纪六十年代末到七十年代中期,生活条件比较艰苦。不要说小孩子了,就是大人也没有多少钱的。小孩子只有大人给,他才会有钱的。而且,他自己能支配的也一般多为一年一度才能得到的压岁钱了。一般少者几角、几元至十几元,多则几十元、几百元乃至上千过万也不拘。压岁钱的多少这就要视大人或长辈们的经济境况、出手大小、亲缘关系、时代习俗等来确定了。压岁钱的用途,孩子们主要用来买鞭炮、玩具和糖果等节日所需的东西。

      压岁钱的最初用意。大人或长辈给小孩子或晚辈们压岁钱,这是中国独有的春节年俗,我国特有的过年习俗。压岁钱最初的用意是镇恶驱邪。人们认为小孩容易受鬼祟的侵害,所以用压岁钱压胜驱邪,帮助小孩平安过年,祝愿小儿在新的一年健康吉利。不过最早的压岁钱的“钱”不是市面上流通的货币,而是专门铸成钱币的吉利品或避邪品,是小儿身上带的护身符。因为“祟”与岁谐音,所以压岁钱有“厌胜鬼祟”的巫术作用。喧斋居士曰:“压岁之物,本为鼓励之用。”在中国古代,压岁又称压祟,中国年俗,寓意辟邪驱鬼,保佑平安。压岁钱又称压胜钱、押岁钱、守岁钱等,是年俗的节物之一。寄托了中国劳动人民一种祛邪、避灾、祈福的美好愿望。压岁钱传统寓意还有两个:一是压惊。另有一说源于古代“压惊”。说是太古时有一种凶兽叫“年”,隔365日后之夜,就要出来伤害人畜、庄稼。小孩子害怕,大人则以燃爆竹驱赶“年”,用食品安慰小孩,即为“压惊”。年久日深,便演变为以货币代食物,至宋便有“压惊钱”。据史载,王韶子南下,因被坏人背走,于途中惊呼,才被皇车所救,宋神宗即赐了他“压惊金犀钱”。以后才发展为“压岁钱”。二是避邪。当然,最厉害的还是秦始皇,他铸造的铜钱“孔方兄”独领风骚两千年。之所以铜钱“孔方兄”广受欢迎,跟其“天圆地方”的造型很有关系,而天圆地方则是从《易经》里“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来的。这说明“钱”从开始到衍变都被赋予了“神魅”色彩和“神奇”力量。如此看来,老百姓用此物“避邪去病驱魔”等就是情理中的事了。

      压岁钱的起源古老。“压岁钱”的习俗渊源流长,在中国流传了数千年,但“压岁钱”最初并不是市面上流通的货币,而是一种佩戴在身上的装饰品,目的也不是祈福,最初的用意是镇恶驱邪。最早的“压岁钱”出现在中国的汉代,它最初的名字叫做“压胜钱”,也称“大压胜钱”。这种钱币不是用来流通的,也不能当钱花,而是一种用来观赏的、可以佩戴的钱币形状的装饰品。古代的“压岁钱”有特制钱与一般通行钱两种。特制的压岁钱是仿制品,它的材料或铜或铁,形状或方或长,正面一般铸有吉祥用语,如“天下太平”“四季平安”“千秋万岁”“去殃除凶”“百毒不侵”等字;背面则铸有各种民间瑞兽祥鸟的图案,如龙凤、龟蛇、双鱼、斗剑、星斗、蝙蝠、鹿等。

      压岁钱的发展沿革。汉代:有现存文献记载的压岁钱最早出现于汉代。唐代:宫廷里春日散钱之风盛行。明清时期:压岁钱大多数是用红绳串着赐给孩子,“以彩绳穿钱,编为龙形,谓之压岁钱。”所以一些地方把给孩子的压岁钱叫“串钱”。民国:长辈用红纸包100文铜钱当压岁钱给晚辈,取“长命百岁”的寓意。货币改为纸币后,长辈喜欢用连号的新钱做压岁钱,意味着连连好运、连连高升。20世纪50年代:币制改了,压岁钱也就开始五分、一毛地给,需要磕响头并作毕恭毕敬状才拿得到。20世纪60年代:那时多数家庭的经济状况很差,一年到头见到糖的时间并不多。用几块糖替代“压岁钱”,让一家人都很甜蜜。20世纪70年代:前期经济状况还是不太好,但“压岁钱”真的是钱了,拜年磕头的孩子,大多能得到五到十元的压岁钱。20世纪80年代:国家经济状况的好转和压岁钱额度成正比。城市里的人给孩子的钱往往几十上百元,开始包成“红包”发赠。20世纪90年代:压岁钱不稀罕了,身不动膀不摇地就能得个成百上千块,不过搁手里攥着的少了,有的被爸妈拿去了,有的存银行了,还有就是自己花了。21世纪初:随着经济条件越来越好,压岁钱的传统寓意渐渐走样,大人们拼面子发压岁钱,孩子们也开始比谁拿到的压岁钱多。2014年的问卷调查显示,90名孩子在春节一共收到43.8万元压岁钱,人均收到约4867元。其中,一半以上的孩子收到的压岁钱总数在1000到5000元之间。

      压岁钱的传说神奇。相传古时候,有一种妖怪叫“祟”,专门在大年三十夜里出来活动,偷偷地潜入百姓家中,去摸熟睡孩子的头。凡是被“祟”摸过头的孩子,就会头痛发热,最后变成傻子。于是,家家三十晚上都点着灯彻夜不睡, “守祟”。在嘉兴府有一户姓管的人家,夫妻俩老年得子,视为掌上明珠,三十晚上怕“祟”来伤害孩子,便拿出8枚铜钱给孩子玩,孩子玩累后就把8枚铜钱放在枕边后睡去。半夜,一阵阴风过后,“祟”潜入老夫妇家中,吹灭烛火,伸手去摸孩子的头,结果枕边突然迸发出8道闪光,把“祟”吓得夺门而逃!此事不胫而走,人们便认为那8枚铜钱乃是八仙化身来保护孩子的,因“祟”与“岁”同音,后来人们便将“守祟”称为“守岁”,并在大年三十晚上给孩子一些铜钱,以祈求平安。古人笃信钱可通神役鬼,故自古就有用铜钱作驱邪求吉的“厌(ya)胜”钱之用。据考证,春节向小孩赐钱“压祟”,至少在明代后期就已流行。到清代,还有“压岁盘”、“压岁果子”之类的出现。

      压岁钱的称谓由来。宋元时期,过春节时,长辈都会给小孩一些铜钱,任其把玩,以求平安吉祥,这种风俗一直盛传不衰。明清时,“压岁钱”才有了正式的名字,清代典籍《燕京岁时记》中记载:“以彩绳穿钱,编作龙形,置于床脚,谓之压岁钱。尊长之赐小儿者,亦谓压岁钱。”因铜钱是线串的,所以古时民间也称“压岁钱”为“串线”。

      压岁钱的有关诗词。王仁裕在《开元天宝遗事》中云:唐玄宗天宝年,“内廷嫔妃,每于春时,各于禁中结伴三人至五人掷钱为戏。”王建在《宫词》中载:“宿妆残粉未明天,总立昭阳花树边。春日内人长打白,库中先散与金钱。”从春日“掷钱为戏”,到“散与金钱”,后又发展到赠“洗儿钱”。据司马光《资治通鉴》称,杨贵妃生子时,“玄宗亲视之,喜赠贵妃洗儿钱”,以贺喜驱邪。至宋、元,便形成一种传统民俗文化。它与正月初一春节结合,形成早期的“压岁钱”。但当时还没有用流通的货币作“压岁钱”,而只是一种特制的“压岁钱”。

      压岁钱的异化趋势。早期来说,压岁钱并不是给真钱,而只是给像钱一样的象征性的东西,是希望起到震慑性的作用。但后来,人们逐渐把压岁钱实用性的意义强化了,因此就变成了给真正的货币。随着长辈在过年时包一块大洋给子女的情形出现,压岁钱的意义才发生重大改变。从此,压岁钱“避邪去魔”的功能逐渐结束,而其新担负的“一本万利”“财源广进”“步步高升”等“励志”作用应运而生。据压岁钱调查,当今压岁钱的发展趋势——越来越实用化,每年压岁钱的平均水平都会上升,同时,随着现代微信红包盛行,压岁钱开始向娱乐的方向发展,这也更加使人担忧。压岁钱,体现出长辈对晚辈的关爱和晚辈对长辈的尊敬,是一项整合家庭伦理关系的民俗活动。“压岁钱”的感情成分、感恩意识和祝福意识逐渐淡化,很多人将压岁钱的多寡当做一种相互攀比的工具。不是对孩子的深情祝福,而是不良的物质教化和铜臭熏染,这应该及时纠正的。随着红包越来越厚,压岁钱已成了不少家庭的负担。压岁钱更多的是一种祝福,包含着特殊的心意,应回归压岁钱的本质。很多孩子也将“拿到更多压岁钱”当做重要目标,没有感恩和感谢意识。

      压岁钱的管理建议。长辈为晚辈分送压岁钱的习俗在现代仍然盛行,现在压岁钱、零花钱都很多,孩子们不知道怎么办。父母们也不知道怎样帮孩子管理这笔钱。对于怎样帮孩子管理好压岁钱同时以此作为培养其财商的好机会,财商教育专家建议:一是,可以共同将压岁钱存为“压岁钱基金”,成立账户,孩子家长共同监管,一人拿卡,一人拿密码。二是,可以共同签署一份使用合同,父母做甲方,儿女是乙方,限定只有通过劳动才能换取基金中的一定限额。在家庭缺钱的情况下,鼓励孩子用压岁钱支付自己的必须支出,例如学费、生活支出。在家庭不缺钱的情况下,告诉孩子这笔钱是亲友祝福你健康,健康则包括“身体健康”“精神健康”以及“财务健康”等。

    【审核人:陈龙】

    《话说压岁钱.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x格式
      PREV ARTICLE 夏日的一天

      本文标题:话说压岁钱

      本文链接:https://www.1818018.com/showinfo-149-194259-0.html

      赞一下

      网友评论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头条文学网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

      发布者资料

      田乐 田乐
    • 会员等级:文学童生
    • 发表文章:158篇
    • 获得积分:602分
    • 访问Ta的个人空间
      给Ta留言 加为好友

      点击图片赞助头条文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