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文学网 2022年11月17日 星期四18:28:38 头条文学  有偿投稿
首页优美散文人物散文
文章内容页

父亲的情怀

  • 作者: 郭肇庆
  • 来源: 原创
  • 2018-10-16 19:20:35
  • 被阅读
  •   我的父亲是位农民,他和中国千千万万的农民一样,一辈子面对黄土,用汗水浇灌土地,万苦千辛,为了生存,为了全家人的温饱

      父亲也有和其他农民不一样的地方。勤奋好学,坚持为用而学,学为所用,这是他人生的道路,一生的追求。父亲一生最大的快乐是学成了兽医,用自己的学识、医术、爱心为农民兄弟做了许多有益的事,成为一个受人尊敬的人。

      父亲生于1906年(清光绪三十二年),岁在丙午,仅读过四年私塾。之后,他利用业余时间学了三年兽医医术和中药理论,受业于一位赵先生。他学习得很辛苦,每天夜幕降临后,踏着昏暗的暮色走到赵先生那里,在一盏油灯下苦读到深夜,往返十余里,披星戴月,四季寒暑,风雨无阻。

      一天,赵先生问父亲:“艺吾,你如此苦读是为了行医赚钱吗?”

      父亲讳玉田,艺吾是他的字。先生长父亲四十多岁,年逾花甲,为人师表,谦恭礼让,从不直呼学生的姓名,而是像对待朋友一样,称呼父亲的字号。

      父亲回答说:“学生是为了实现一个心愿。”

      先生问:“是什么样的心愿?”

      父亲说:“我常常看见乡亲们的牲口因为得不到医治而死亡,造成痛苦和损失,所以萌生了学兽医理论的愿望。我只想给人以帮助,决不愿以此为牟利的手段。牲口对于农民实在是太重要了,即使是一头毛驴,它不仅是农民的重要财产,也是农民的重要劳动力,关系一家人的生存。”

      先生说:“艺吾,你能同情农民,愿以自己所学帮助农民,能有这种志向,我很欣慰,不枉我教你一场。”

      赵先生医术的精湛遐迩闻名,他被父亲的勤勉刻苦和为农民服务的志向所感动,倾其一生所学全部教给了父亲。

      父亲恪守诚信,几十年星移斗转,寒暑交替,岁月在改变,他的志向不变,始终如一。他给农民的牲口治病分文不取,也不卖药取利,只根据病情的需要开给一纸药方,完全是义务的,没有任何报酬。

      父亲的诊断方法很简单,没有任何器械,只是看看牲口的舌头,握一会牲口的耳朵,就能准确判断出病症。少年时的我,只觉得父亲的做法很新奇,却不知那简单中的深邃。待到了不惑之年,我才理解由易到难、再由难到易的认识过程是由艰辛构建的。前者是量的积累,后者则是质的转变。从易到难,是个艰难的过程;而从难到易则更难。父亲的诊断方法,看是简单容易,其实是达到了认识的高级阶段,那是他多年刻苦钻研、反复实践、不断求索的结果。

      父亲的医术很全面,不仅能治内科病,也能做外科手术。我曾亲眼见过父亲给一匹大红马做眼睛手术,当时的情景依旧历历在目。

      那是秋日的一天的下午,骄阳似火。父亲从永宁涧城里回来,汗流浃背,还没有来及擦把汗喝口水,家住高家屯的一位农民,牵着一匹大红马来到门前,父亲立刻迎出去。

      那位农民焦急地说:“先生,救救我的马吧!”

      父亲问:“你的马怎的啦?”

      农民说:“一宿的工夫,马的两眼全瞎了。这可怎办呀?”

      父亲用衣袖抹了下头上的汗水,用手扒开马的眼睛,看了一下,说:“这马得了箍眼。”

      农民问:“还有救吗?”他急得直跺脚,头上汗水直流。

      父亲胸有成竹地说:“你不要急,有救,一会就好了。”

      父亲拿来一根绳子,和农民一起把马绑牢,然后又拿来针线和剪刀。马的眼睛长了一层厚厚的云翳,病情十分严重,再晚一两天就无法医治了。父亲用针线拴住马眼的云翳,再用剪刀把云翳一点一点地剪去。不一会,手术做完了。

      马的视力恢复了。农民把手在马眼前晃了晃,马的眼睛也随之一眨一眨的。在证实马的眼睛已经治愈后,他一揖到地,向父亲深深施了一礼:

      “先生,你救了马,也救了我一家呀!”

      父亲扶起他,然后到菜园摘来两根黄瓜,递到农民手里说:“吃吧,这东西既解渴又清火。”

      接着,父亲又对农民说:“看得出,你是位急性人。可是对待牲口不能性急。对待牲口要和对待人一样,要宽厚仁爱,不能无情地鞭打它。要及时给它草料,给它饮水,给它梳洗鬃毛,还要有足够的休息。你的马是因为过度劳累,肝火太大而生了箍眼。”

      维护人畜和谐,这是父亲一生所坚持的理念。每次看完病,父亲总是这样向牲口的主人宣传人畜相倚、爱护牲畜同时也是爱护人自己的道理。尽管有些人并不接受这种理念,但父亲的宣传坚持不懈,执著而持久。

      父亲给牲口做手术是常有的事,不嫌脏,不怕累,竭尽所能挽救每一个生命。

      有一次,父亲做了一个特殊的手术。这个手术,说它特殊,那是为了挽救一个濒临死亡的生命而采取的特殊手术方法。那情景至今令我难以忘却。

      那是一年夏天傍晚时分,远村的一位农民牵着一匹青色的骡子来到我家大门前,那骡子扑通一声倒地不起,四肢伸直,喘着粗气。父亲握着骡子的耳朵诊了一会脉,又看了看骡子的舌苔,对农民说:

      “它得了肠后阻。多好的一匹骡子啊!”

      父亲又摸摸骡子的腹部,惋惜地打了一个咳声:“咳,太晚啦!它已经病了两三天,都到了这个地步,你怎么才想起给它治?”

      农民哭丧着脸说:“它真的是病了三天了,只怨我没有在意。先生,求求你,救救它吧!”

      父亲说:“这牲口的病很危险,用一两付药很难打通,而且时间也来不及了,等你到永宁涧城里买回药,至少要两个钟点,况且这牲口已经无法走动了。”

      父亲的心情和那农民一样的焦急,他急得来回踱步搓手。父亲治过许多难症,我还第一次见他这样焦急失措。那农民见父亲焦急的样子,他只是苦苦地恳求着。

      过了一会,父亲似乎是下了决心,拍了下大腿说:

      “好吧!兄弟,难得你这样信任我。今天要是我救不了这牲口,你就怪自己找了个无能的庸医吧!”

      父亲叫那农民用绳子把骡腿绑起来,然后端来一盆清水。他脱掉右胳膊的衣袖,在胳膊上沾一下水,轻轻地把手臂伸进骡的肛门。

      “啊!”农民惊叫了一声。

      面对乡亲的惊叫和疑虑的目光,父亲微笑说:“不要紧,不要紧,这是唯一的方法了。幸亏它得的是肠后阻,要是病在前面,我可就没办法了。牲口是庄稼人的帮手、朋友,和家里的成员一样重要。要像对待家人和朋友那样对待它。牲口是人的朋友不是奴隶。好了好了,马上就好了。”

      父亲一面和农民唠嗑一面完成了手术,把一块块硬梆梆的梗阻物掏出来。父亲洗完手,在骡子的腚上拍了一巴掌:“老伙计,起来吧!”那骡子果然听话,噌地站起来,它好了。

      在墩台山的背景下,农民牵着骡子消失在河边的柳浪里,高兴地走了。父亲遥望着那古老的传递信息的山峰,脸上残留的汗珠里显出一种满意的微笑。

      父亲的医术,可以称得上已经到了手到病除的地步。但父亲并不满足已有的成就。父亲好学不倦,求索不辍。为了提高自己的医术,他不断地向人求教,其中的一位是王子玉先生。子玉先生是父亲的如兄,在40里外的许家屯镇开了一爿药铺,行医卖药,是一位医德高尚的中医。父亲每到农闲时,就去拜访子玉先生,探讨疾病的诊断和药性的配伍。尽管路途遥远交通不便,每年都要去两三次,不肯放弃学习的机会。父亲从医人的医道中汲取有益的借鉴,并且用辛勤的实践证明自己的理念和道路正确无误。

      父亲从黑发学到白发,从青年学到耄耋之年,学习使他葆有一颗年轻的心。他不倦地学习,不辍地求索,不停地实践,他的辛勤和汗水凝结的成果,是一部医治牛马疾病的验方。那是父亲用蝇头小楷一字一字书写成的,是他几十年心血的结晶。他把它看得比生命更为重要。

      那年秋天,秋风乍起,落木萧萧的时节,一天,父亲用斧子劈木头,一不小心,斧刃落到脚背上,砍伤了脚,鲜血直流。就在这时,墩台山脚下上岔沟的一位范姓农民牵着一头大黄牛来到大门口。他朝着院里扯起嗓子喊:

      “老五在家吗?”

      父亲在堂兄弟8人中排行老五,只有十分熟悉的长辈乡亲才这样称呼他。父亲迎着那熟悉透着焦急的喊声回答着,伤口刚刚包扎好,已经无法行走,拄着一根木棍,一瘸一拐地走出去。

      母亲见父亲一瘸一拐的走路,心里很难过。

      父亲说:“怎么可以不出去?人家有了困难咱们能不管吗?”

      把方便送给他人,把困难留给自己,这是父亲对人生道路的抉择。

      那牛得了一种怪病,腹部肿得像个大锅底。父亲安慰那位范氏乡亲说:

      “不要紧,我给它调理一下,再服两付药就好了。”

      父亲先是在牛的腹部扎了几针,放出一些黑色的血液,然后用木板反复拍打牛的腹部。一手拄棍支撑伤脚,一手拿板拍打,很是费力。为了能用上力,父亲扔了拐棍,改用双手拍打,似乎忘记了脚的伤痛,直到把牛的病块拍得发软为止。此时,父亲已是汗水淋漓。

      父亲对于乡亲情感炽热而执着,像那岔沟河的流水一样清澈,长流不息,无怨无悔。

      一个月后,父亲的伤好了,幸运的是,没有留下残疾,还因那一斧脚上的鸡眼也消失了。邻居们说,这是因祸得福,是父亲做好事修来的福。可是哪里料到,老子说的福祸相倚现象却反复出现在父亲身上。

      1949年的秋天,我刚调到解放军高射炮学校学习不久,收到父亲寄来的信。父亲的情绪很沮丧,他告诉我,令他万分心痛的事那本笔记的遗失。那本笔记,记录着父亲的行医心得和治疗验方,是父亲一生的辛劳汗水和希望结晶。父亲在寻觅在翻找,在呼号,在奔跑,那部不曾刊印面世的手写本著作,可以医治牲口疾病挽救死亡的验方,它默然地消失了,不知是乘风而去,还是被席卷而亡,消失得无影无踪,不知所向。父亲毕生心血的凝集,化作了不堪忍受的遗憾。

      这是命运对于一位宽厚仁爱、学习不倦、助人不辍的辛勤劳动者的捉弄吗?抑或是自然的回归,如萧萧落木,本于自然,还于自然?

      父亲突然间老了许多,变得沉默了……

      在遗憾中沉默了很久之后,父亲迎来一个乡邻都为之庆幸的好机会,那是一个可以改变命运,从此走出农村,不再从土坷垃里找粮吃的机会。一个很大的部门,以县团级的职级和高薪聘请父亲加盟,条件是培养出几个高水准的兽医。待遇之优厚,令人瞠目结舌。可是父亲面对着优厚的待遇和大好机会,却说出了“不”。他的婉言谢绝,令四座震惊,诧异不已。父亲并非嫌它的门槛太低,也不是吝惜自己苦学的所得不愿授予他人,而是为了一个情。为了这个情字,他一生崇辱不惊,初衷不改,守志不移。

      墩台山、永宁涧城古老的情怀,岔沟河两岸如春风烟柳般的不了乡情,那是父亲心中的永恒。那里有父亲所追求的医道和快乐;父亲用快乐、用他一生的所爱在写着另一部医治疾病挽救生命的著作。

      父亲以助人为乐,因而快乐伴随着他的一生,如一条涓涓细流缓缓地流淌着。

    【审核人:站长】

    《父亲的情怀.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x格式
      PREV ARTICLE 挑水夫老刘
      NEXT ARTICLE 拾麦穗

      本文标题:父亲的情怀

      本文链接:https://www.1818018.comhttps://www.1818018.com/showinfo-90-53391-0.html

      赞一下

      网友评论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头条文学网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

      点击图片赞助头条文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