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文学网 2022年11月17日 星期四18:28:38 头条文学  有偿投稿
首页人生哲理 人生感悟
文章内容页

下乡知青,历史使命

  • 作者: 宋传富
  • 来源: 手机原创
  • 2023-07-27 19:28:06
  • 被阅读
  • 下乡知青,历史使命

      (阅读有感留言)

             宋传富

    大公鸡,
     喔喔叫, 
    哥哥下乡喜讯到。 
    哥哥牵着妹妹手, 
    妹妹搂着哥哥腰。 

    两张小嘴一句话, 
    向着哥哥把决心表, 
    我们长大学习你, 
    毛主席教导记心牢。

           此儿歌是我在小学时,教科书里的一段话,当时教我的老师是下乡知识青年,张老师,返城后考入东北师范学院,毕业后在熊岳高中教学。

           当时我们学校大部分老师是知青,回城恢复高考后,其中白文军老师考入北大,因是两个孩子的爸爸被北京师范大学入取。在考试休息期间,给考生讲解考卷;还有牟老师考入清华,后出国留学;周老师天津大学,毕业后留校。数不胜数,前几年给我们村买电视,近几年给我们家乡修桥补路,他们把我们的家乡视为第二故乡。

           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到农村接受贫下中农教育再教育,提倡 “ 扎根农村,自立更生,艰苦奋斗,广阔天地,大有作为。” 是毛主席在当时历史条件下,伟大英明的决策。那时国家刚解放不久,又经历了朝鲜战争,世界反华势力与日俱增,国内反对派蠢蠢欲动,内忧外患,百废待兴,国民经济一落千丈,城市青年无法安置。知青下乡缓解了国家压力,随着经济好转,知青陆续返城。

            知青这特殊的群体,当时受到农村的欢迎和尊重,可以说是农民养育了知青,是农民编写了知青的历史。虽然当时的法律不健全,但知青在农村的地位时刻受到社会关注,农民基本不敢随便招惹知青,换句话说,知青给农民增添了沉重的负担,甚至有的知青给农民带来安全隐患。

            改革开放后,知情纷纷回到养育他们的第二故乡,为家乡无偿奉献,回报那里视为衣食父母的父老乡亲。

            阅读2020年发表一篇《童年的回忆》的文章,一位知青老师写下一段流露情感的精彩人生,下乡经历的留言:

            杨运是我第二故乡,我下乡在杨运村,在杨运小学教学,直到恢复高考,读大学才离开。

            杨运村印下了我的足迹,留下了我的身影,现在莘莘弟子已成了杨运那片山的脊梁,杨运给我留下人生永不磨灭的回忆。

             阅读此文,我流泪了。我在熊岳高中教学时,见到杨运的学生颇为亲近、偏爱,特别关照。

            记得下乡第一年冬天,我们青年点所有知青,上山砍大材,刚开始不知道怎么下手,手磨上了水泡,我们新来的几个知青都哭了,后来经过锻炼,我扛过260斤大材。

             杨运村,我第二故乡,是我精神的家园,情感的依托。你锻炼了我的人生,磨练了我的意志,乘载了我年轻的梦想,我的人生从这里启航,是杨运这片热土成就了我的人生,实现了我的理想,使我知道了人生的价值,教书育人,服务社会。

             前年冬天,老友的孙子结婚,应邀回到杨运村,故友重逢,甚为感慨,千言万语,融入在情感的酒里,畅所欲言,长谈到深夜。今非昔比,杨运村的今天已产生翻天覆地变化。


    作者,宋传富,辽宁省盖州市杨运镇杨运村人

    【审核人:陈龙】

    《下乡知青,历史使命.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x格式

      本文标题:下乡知青,历史使命

      本文链接:https://www.1818018.com/showinfo-85-194794-0.html

      赞一下

      网友评论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头条文学网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

      点击图片赞助头条文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