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文学网 2022年11月17日 星期四18:28:38 头条文学  有偿投稿
首页生活随笔生活感悟
文章内容页

汪云海:似曾相识“雁”归来

  • 作者: 美文阅读
  • 来源: 原创
  • 2020-01-11 18:30:00
  • 被阅读
  •   十月的淮北平原风清气爽,北雁南飞。在这五彩斑斓的童话世界里,一群远飞的大雁却逆袭北上,降临在美丽的宿州。原来这是一群来自上海的老知青又一次踏上了第二故乡的寻梦之路。他们带来的礼物极其特别,那是他们广阔天地磨练红心,挥洒青春的最好见证,更是他们将赤子之情凝聚笔端谱写出的宿州版“青春之歌”!

      获知上海知青组团来宿考察、赠送新书的消息,宿州市政协的领导们不仅提前做好了接待方案,而且确定了一名领导负责接待服务工作,显然,他们将它当作了一项严肃的政治任务。当年的回乡知青魏建华副主席不仅亲自到高速出口迎接,而且还出席了赠书仪式,第二天又自告奋勇地当起了“全陪导游”,兴致勃勃地陪同大家参观了宿州博物馆、新汴河景区和皇藏峪国家森林公园、灵璧的奇石园、钟馗园和农业博览园以及泗县的运河人家等风景名胜。一件件熟悉的老物件,一组组珍贵的旧照片,一处处迷人的好景致,仿佛将他们带回了那个战天斗地的火红年代,使他们不仅感受到了宿州改革开放40年来天翻地覆的变化,而且再次领略了宿州母亲海纳百川的博大胸怀和情浓于水的不变亲情。

      诗人知青俞育钢的深情表白,代表了大家共同的心声:我们回来了,带着对宿州人民的深情厚谊,带着对故乡厚土的眷恋向往,我们回来了!至今我还记得,那年春节,顾大爷把我请到家里,用自己都舍不得吃的白面擀出的面条,烙好的烙馍,包好的饺子等款待我。至今我还记得,顾大娘操着标准的淮北方言说:“孩子,摸这吃,吃饱了不想家……”这句话在我心里记了一辈子!“吃饱了不想家”,多么亲切的话语,多么朴实的情感!今天,当我要登门与他们叙旧时,才知他们已不在人世!我只有衷心地祝愿天堂里的亲人安息!宿州母亲啊,您的儿女今天回来了,回来寻觅那逝去的岁月,回来一睹你当下的尊容!宿州啊,你变了,变得让我差点儿认不出你了!三八河啊,依旧东流去,但已不见当年的模样,何止是岸绿水清?何止是美不胜收?勤劳的宿州人正用智慧和汗水演绎着新时代的“三八河畔”!大店的老唐槐啊,虽然你的身躯再没有往日的挺拔,但你的身旁却崛起了中国最牛的高铁!曾经的静安古镇,现已是流金泻银的麦海粮仓!不久的将来,矫健的雄鹰将从这里飞上蓝天!而今,我们都已不再年轻,我们退而不休,奋力笔耕,创作了一百多万字的《皖北记忆》和《沧桑五十年》!这是我们广阔天地大有作为的真实记录,这是我们这代人风雨兼程的串串足印!”

      在风光无限的宿州大地,给知青们留下最深印象的是新汴河景区的灯光夜景,他们说新汴河美得难以想象,一点都不输上海外滩。在汉兴之地的皇藏峪,他们登高望远,回首当年插队的流金岁月,不约而同地齐声高呼:“宿州,我来了!”接着,山谷里回声一片:我来了,我来了……在黄河故道的砀山梨树王景区,乡亲们听说当年的上海知青故地寻梦,硬是把黄澄澄的酥梨递到他们手里,装进他们包里,而且说啥都不愿收钱,那份盛情就像当年的老百姓犒劳淮海战役凯旋的子弟兵!

      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尽管我们都想把时光留住,但时间还是不知不觉地匆匆而过。作为俞育钢老师的朋友,我好不容易才抽出时间和他们话别饯行。席间,知青刘大姐顾不得夹菜,一张又一张地忙着拍照,说要挑出最满意的照片做成电子相册,留作永久的纪念。刘大姐也是性情中人,不仅主动和我碰杯,而且还津津有味地回忆起刚到农村时把大片的麦苗当成了韭菜,用肥皂水清洗红芋的故事,说得大家笑中含泪。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这本是金代词人元好问赞美大雁的词句,今天用在这群南雁北飞的知青们身上也许并不妥贴,但宿州的那山那水那人,那古朴而浓郁的乡风民情,那剪不断理还乱的无尽乡愁,对于这些白了少年头的知青一族来说,那种刻骨铭心的记忆,那份如丝如缕的牵挂,那段难舍难分的情义,岂只是生死相许!

    【审核人:站长】

    《汪云海:似曾相识“雁”归来.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x格式

      本文标题:汪云海:似曾相识“雁”归来

      本文链接:https://www.1818018.comhttps://www.1818018.com/showinfo-76-122467-0.html

      赞一下

      网友评论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头条文学网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

      点击图片赞助头条文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