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文学网 2022年11月17日 星期四18:28:38 头条文学  有偿投稿
首页优美散文节日散文
文章内容页

杭州年俗琐语

  • 作者: 沈志荣
  • 来源: 原创
  • 2023-01-06 10:59:03
  • 被阅读
  •   从800年前的南宋至今,杭州的风情民俗一直保持着传统中国的古典之美,保持着儒之文雅、道之自然与佛之脱俗。这一特色尤其在过年习俗中更得以传承与显现:
    掸尘
           关于掸尘的由来,有一个颇具趣味的传说故事。

      古人认为:每个人的身上都附着一个如影相随的“三尸神”,他是个喜欢阿谀奉承、爱好搬弄是非的家伙。他经常在玉皇大帝面前造谣生事,把人间描述得丑陋不堪——人间简直是个充满罪恶的肮脏世界。这一次。三尸神又密报,人间在诅咒天帝,想谋反天庭。玉皇大帝大怒,降旨迅速察明人间犯乱之事,凡怨忿诸神、亵读神灵的人家,将其罪行书于屋檐下。再让蜘蛛张网遮掩以作记号。玉皇太帝又命王灵官于除夕之夜下界,凡遇作有记号的人家,满门斩杀,一个不留。三尸神见此计即将得逞,乘隙飞下凡界,不管青红皂白,恶狠狠地在每户人家的屋檐墙角做上记号,好让王灵官来个斩尽杀绝。正当三尸神在作恶时,灶君发觉了他的行踪,大惊失色,急忙找来各家灶王爷商量对策。于是,想出了一个好办法,于腊月二十三日送灶之日起,到除夕接灶前,每户人家必须把房屋打扫得干干净净,哪户不清洁,灶王爷就拒不进宅。大家遵照灶王爷升天前的嘱咐,清扫尘土,掸去蛛网,擦净门窗,把自家的宅院打扫得焕然一新。等到王灵官除夕奉旨下界查看时,发现家家户户窗明几净,灯火辉煌,人们团聚欢乐,人间美好无比。王灵官找不到表明劣迹的记号,心中十分奇怪,便赶回天上,将人间祥和安乐、祈求新年如意的情况禀告玉皇大帝。玉皇大帝听后大为震动,降旨拘押三尸神,下令掌嘴三百,永拘天牢。这次人间劫难多亏灶神搭救,才得幸免。为了感激灶王爷为人们除难消灾、赐福张祥,民间从此有了“掸尘”习俗。

      “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自灶祭起到除夕止,即为“迎春日”或“扫尘日”——年终大扫除。据《吕氏春秋》记载,我国在尧舜时代就有春节扫尘的风俗。按民间的说法: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地出门的涵义。家家户户打扫环境,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洒扫六闾庭院,掸拂尘垢蛛网,疏浚明渠暗沟。

      老杭州的掸尘乡风与它处不同,往往先郑重其事地择定在历书上宜于扫舍宇之日进行,再扎竹枝为大帚,承之以秆,屋角檐隙,无不加以扫除;桌椅什物,无不加以洗涤。一年中这是一次真正的彻底的清洁行动。房屋多者,分期为之。这种特制的大竹帚是掸尘专用品,使用起来如同点燃起一串爆竹,爆裂作响,声声不绝。 放爆竹林正秋教授《南宋都城临安研究》中记载:相传古代楚国的深山有一种怪兽,名叫“山臊”,常常下山伤害百姓,使人患寒热病。楚人便将竹筒放在火里烧,让它毕毕剥剥发出爆烈声,吓退山臊。人们就把这种烧竹筒称为“爆竹”。

      关于“爆竹”的由来,另有一说,在远古时期被称作“庭燎”——燃放的青竹,春秋时即专以燃放“庭燎”作为喜庆纪念活动;到三国时期,才由马钧将火药注入竹筒,创造了火药爆竹的雏形。但学界较公认的是:随着造纸术的发明,人们才改用纸筒代替竹子。

      南宋时代杭州纸业兴旺,临安城才成为今天意义上的“爆竹”或“炮竹”的真正发源地。据记载,大年初一清早,家家户户开门先放爆竹,以求“开门大吉”,大街小巷轰响不绝。

      明代沈明德记载杭州年节民俗,特赋《蝶恋花》词二首:

      (除夕)“锣鼓儿童声聒耳。傍早开门,挂起新帘子。炮仗满街惊耗鬼,松柴烧在乌盆里。 写就神荼并郁垒。细马送神,多著同兴纸。分岁酒阑扶醉起,阖门一夜齐欢喜。”

      (元旦)“接得灶神天未晓,炮仗喧喧,催要开门早。新禙钟馗先挂了,大红春帖销金好。 炉烧苍术香缭绕,黄纸神牌,上写天尊号。烧得纸灰都不扫,斜日半街人醉倒。”

      读两词,声相闻,杭州不愧炮仗故乡,连烧开水的炉灶都赋以“炮仗炉子”的响亮称号呀! 年夜饭春节将至,地道的杭州人家早就忙活起来了。备好酱鸡酱鸭酱肉等酱货,但现在家家户户住新房,从前的酱缸大多不能保留,只能在大号脸盆里做酱货了。

      旧俗吃年夜饭多是在黄昏时候,由长兄作东在长兄家中吃,其它兄弟带来鱼、肉等赴席,父母、爷爷、奶奶由长兄家亲接。其习俗相当隆重,要焚香化纸、燃放鞭炮,首先敬天地,以感谢天地之德,祈求来年之福,农家有个好收成;再敬祖宗,以颂祖宗之恩泽,并求平安,然后一家人齐集一堂,喝酒呷肉,总结一年的成绩。对于未来得及赶回家吃团年饭的人,家人也要摆上一副碗筷,但不装饭,只将筷子搁碗上,表示其人同在家中团年。

      杭州人许多家庭喜欢坚守自己家里吃年夜饭的习惯,除夕一早就开始忙活,整治出10只菜中午祭祖用,必须是5荤5素,素菜里一定要有碗八宝菜,荤菜里则一定要有尾鱼,均是为了讨好口彩。晚上的菜可以吃中午剩下的,也可以另烧,荤素不再有讲究,但要有碗甜羹,饭则吃八宝饭,取其吉利的意思。

      吃年夜饭时,长辈要给晚辈压岁钱。压岁钱,又称厌胜钱、压祟钱,早期的压祟钱是一种钱币形状的避邪品,有的正面铸有“千秋万岁”“天下太平”“去殃除凶”等各种吉祥语,背面铸有龙凤、龟蛇、双鱼、斗剑、星斗等各种图案,目的在于压制邪祟,帮助晚辈平安健康地成长。后来,人们开始使用真的钱币当作压岁钱。如今人们给孩子压岁钱,也喜欢用连号的新票,意味着连连好运、连连高升,爱幼的诉求显而易见。

      由于在家中过年实在太繁琐,千禧年后出现了在酒店、饭店吃团年饭的习俗。但选择去店里吃,真想订到一桌像样的年夜饭,争到一个理想的包厢得提前半年就启动。否则只能望店兴叹。

      春晚盛景不再,刷微信成了年青人的时尚。 贴春联 春节在门上贴对联习俗可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那时称“桃符”或“门贴”,即用桃木削一寸宽、七八寸长的桃木板书写消灾祝福词语挂门侧,流传到五代,方演变为在桃符上写对联,史载:后蜀主“孟昶命学士为题桃符,以其非工,自命题笔云‘新年纳余庆,嘉节号新春’”遂成为中国春联史上的“天下第一联”。

      到了宋代,在桃木板上写对联,已经相当普遍了。王安石的《元日》诗曰:“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生动反映了每到除夕之日,家家户户挂桃符的盛况。同时,随着门神的出现和用象征喜气吉祥的红纸来书写桃符,以往的桃符所肩负的驱邪避灾的使命逐渐转移给门神,而桃符的内容则演化成用来表达人们祈求来年福运降临和五谷丰登的美好心愿。

      明太祖朱元璋号令全国公卿士庶、平民人等,为庆贺天下归一、国泰民安所张贴,而成大众所尊行的习俗。古往今来,趣联妙联,如:“仙居天台伴云和月,龙游丽水似玉环山。”“上盘下盘,盘叠盘,盘盘装好菜;主料配料,料拌料,料料出佳肴。”“书童磨墨,墨抹书童一脉墨;梅香添煤,煤爆梅香两眉煤。”“白云峰,峰上枫,风吹枫动峰不动;青丝路,路边鹭,露打鹭飞路未飞。”“树上桐子、树下童子,童子打桐子,桐子落、童子乐;屋前园外、屋内员外,员外扫园外,园外净、员外静。”佳联不绝,意味深长。

      除夕贴春联或贴门神,要讲究三点:一是家里过年的人都到齐之后再贴,因为贴上门神后家里不能再进新人啦,如再进新人,门神误认为不是自己家里的人,会降灾星、驱运气。二是贴完门神后,家里的金钱财富就不能再进进出出啦,做生意要关门之后才贴上门神,只为做买卖多赚钱。三是家里请神前要先请自己的祖先回家过年的,先让神仙和先人进家后才能贴,要是先贴门神,则会门神不让神仙和家里的先人进门的。

      如今千家万户大门上,春联映衬倒贴“福”,如意结、红灯笼高悬,节日氛围愈浓重愈炽烈,活跃在杭州城乡社区文化礼堂里的“送春联”更热闹更红火! 守岁年三十晚上生旺炉火点燃烛光,百姓们合家围炉团坐,饮酒谈笑,终夜博戏,通宵不寐,打个麻将、双扣助兴,称为“守岁”。

      守岁是除夕节里非常重要的一个民俗约定,据有关记载,在南北朝以前就有了守岁的习俗,至今已有了一千五百多年的历史。也有说是为了纪念古人驱年胜利的,故俗又称“守岁”为“守年”。直到新年钟声一响,则家家户户大开财门,燃放鞭炮、焰火,以示庆贺,叫做“接新年”,民俗又叫“接财神”、“求财”,有祈求新年人兴财旺的意思。

      杭州号称“东南佛国”,“品牌美誉度”极高的寺庙就有:灵隐寺、净慈寺、三天竺、韬光……可是寺庙再多,对于想上香的人来说,还是嫌少。原因就在“头香”这个“头”字上。

      一家庙严格意义上说,只有一柱头香,那得怎样厚的关系才轮得到?即使退而求其次,把这头香理解成“头一轮香”,同样是稀缺资源。正月初一烧头香,这可是许多守岁者的心愿。

      宋代时守岁之词极多,尤以杨万里的《一枝春》最著名:“爆竹惊春,竞喧阗,夜起千门箫鼓,流苏帐暖,翠鼎缓腾香雾,停杯未举,奈则要,送年新句,应自赏,歌宇清圆,未夸上林莺语。 从他岁穷日暮,纵闲愁怎减,阮郎风度,屠苏办了,迤逦柳忻梅妒,宫壶未晓,早骄马,绣车盈路,还又把,月夕花朝,自今细数。”

      年俗是人们通过多种习俗活动来努力实现人与自然相和谐、人与他人相和谐、人的自我身心相和谐的理想状态。留存在昔日南宋“皇城根儿”的悠闲里透出那份清高和雅致,永远是独一无二的。

    【审核人:鹤鸣九霄】

    《杭州年俗琐语.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x格式
      PREV ARTICLE 喜庆腊八节
      NEXT ARTICLE 春节话扫帚

      本文标题:杭州年俗琐语

      本文链接:https://www.1818018.com/showinfo-91-193385-0.html

      赞一下

      网友评论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头条文学网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

      点击图片赞助头条文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