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文学网 2022年11月17日 星期四18:28:38 头条文学  有偿投稿
首页优美散文节日散文
文章内容页

王祎娜:如梦令 常记师恩如水

  • 作者: 林林
  • 来源: 原创
  • 2020-09-10 18:17:17
  • 被阅读
  •   1

      在我们人生成长道路上,总会遇到很多老师,他们的教书育人,言谈举止,待人接物,为人处事,辛苦拼搏,自强自立等精神风貌都带给我们深刻的影响和鼓舞,让我们茁壮成长,汲取能量,遇见更好。

      落花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春蚕到死丝方尽, 蜡炬成灰泪始干。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

      人类灵魂深处的工程师。

      阳光下最灿烂的职业。

      谆谆教诲,春风化雨,润泽心田,拥有高尚情怀,奉献三尺讲台等,古往今来,用这些美好的词汇来褒奖可亲可敬的教师们是再好不过了。

      感恩遇见,亦师亦友。给我启迪和教育最深的就是我儿子的小学班主任刘老师。她知性端庄,朴实无华,真诚细腻,和蔼可亲。现就职于新乡市人民路小学教务处。

      还记得儿子上小学二年级时,刘老师担任班主任,主要教授语文科目。她在三尺讲台上的严谨认真,收放自如,亲和大方,寓教于乐的讲课方式,让她大放异彩,深得学校,孩子和家长们的喜欢。

      因为有了老师悉心教导,潜移默化,熏陶和鼓励,儿子在2011年4月8日的<<平原晚报>>教育周刊上发表了第一篇文章<<我的老师>>,用他稚嫩的笔,童真的心,写出了一个孩子,一个学生眼中的老师,像妈妈像阳光,美丽动人,温暖如春。

      这篇文章不仅是儿子人生中的第一桶金,也是刘老师多年教学生涯中,收到的第一个年龄最小的学生,亲手写出的铅字礼物。那一刻我们都很激动,更加受到鼓舞,也就有了接下来的精彩纷呈。

      2

      刘老师长期致力于语文教学,她是卫滨区教研组第一个创新,在班里开始"循环日记"实验的语文老师。为了提高孩子们的写作热情和方法,她把班里56个学生分成4人一组,每个小组指定一个学生当组长,每星期周末老师布置一个作文题目,一个小组4篇文章。

      下周四由组长先学习批阅然后交给老师,周末刘老师再把全班的作文加班加点一篇篇认真批阅,等到新周一发放在课堂上讲解。而后等到这个周末再布置一个新题目,循环往复,日积月累,打下坚实写作基础。

      当时,孩子们才上二年级,别说写作文了,就是一篇像样的日记都弄不明白,所以这个工作还要家长们倾力配合。既然是为了孩子们学业有成,家长们也是责无旁贷,乐于其中。只是辅导起写作文,可是难度大得多,毕竟写文章不比洗手做羹汤来得容易啊!

      刚开始每个周末我去接儿子放学,他都会嘟嘟噜噜发愁地说,"妈妈,咋写啊?"

      我说,"你那篇<<我的老师>>是咋写的?你不是开了一个好头吗?"

      儿子说,"那是我天天看俺老师,忽然有点感觉就写了。这现在每星期都要写不同的题目,我还是小组长,有压力啊,我哪能写出来啊!"

      我鼓励他说,"别担心,那都不是事,有妈妈帮你,咱们一起学习写作文,一定可以的。"

      女子本弱,为母则刚。其实当时我也心里没底,特别紧张。因为第一我从生完孩子后,还从来没有写过一篇像样的作文,只是平时喜欢看书读报而已。但现在为了孩子,我也要迎难而上啊!

      第二是老师指定的题目,既不能跑题,又不能替孩子写,要变着法儿给孩子引导和讲解,先让他独立完成,我再给他简单改改。

      第三因为我也是初学者,我不知道自己给孩子指导的是否得当,既怕完不成作业,又怕耽误孩子的学习进度。

      最难的是第四条,孩子自己的日记写好坏都无所谓,怕的是给小组其它三个孩子批阅日记,既不能敷衍了事又没有那个能力改得特别好,还真是不容易。

      3

      所以,刚开始我们在写"循环日记"的那几个月里,几乎每个周六日都是俺娘俩对着头,研究题目,找作文选集,搜肠刮肚想词汇,找素材,我不厌其烦一遍遍说,儿子木乎着小脸点头说懂了,然后写了两行三句就又不知所云。就这样一篇有质量的日记能让我们写一天,有时写两天,我也是晕圈了。

      但当孩子每次把作业交上去后,我们就焦急等待,盼着刘老师赶快批阅,发下来。因为我们想知道自己辛苦写的日记到底行不行,能得多少分,是不是有收获。那几天我也像个小学生交答卷一样,心里忐忑不安,等着,盼着。

      当作业发下来,我和儿子迫不及待打开一看,哇塞,刘老师的批阅不仅字体娟秀,而且对那篇日记从头到尾有用红线标注的优美词句,有用蓝笔批注的错别字,更有结尾对这篇文章的整体点评和亲切鼓励,还有对我这个妈妈的表扬。耶,总算没白忙活!

      这就是教学严谨的刘老师,她把每一个学生都当作自己的孩子,一视同仁,认真爱护,辛勤培养。因为儿子当小组长,我和他改另外三个同学的日记时,看到的是刘老师一篇篇详细的批阅点评,针对每一个孩子的特点,都有相对应的鼓励和引导,这是最让我和孩子感动而尊敬的。老师,您辛苦了!

      时光荏苒,岁月流转。因为循环日记的反复练习,孩子们的整体写作水平有了长足进步。在我和刘老师的鼓励下,儿子踊跃报名参加了<<平原晚报>>小记者团,开阔视野,增进交流,写作水平有了新的提升。

      从二年级到五年级,他连续在《平原晚报》发表了《唱红歌》《最高兴的一件事》《小鸡照镜子》《妈妈的手》《畅游古怪国》《美丽的卫河》等11篇文章,还是收获颇丰的。

      4

      桃李不言,自下成蹊。

      十年树木 ,百年树人。

      在刘老师的教育和引导下,"循环日记"这个课题研究得到学生和家长们的一致好评,并被其它班级和学校借鉴推广。我和孩子不仅在写作文上受益匪浅,进步很快,对语文这个学科也更加充满热爱,而且对刘老师的持之以恒地专注教学,用心用情教育培养孩子们,感到骄傲和敬佩。

      十年寒窗追梦路,

      书中自有黄金屋。

      闻鸡起舞更惜时,

      书写青春莫负己。

      常记师恩如水,无声无息教诲。

      节日里祝福,涓涓呢喃细语。

      流水,流水,润泽青春葳蕤。

      今天就是一年一度的教师节了,我就用这首即兴创作如梦令,表达自己和孩子诚挚而绵长的祝福,祝愿我亲爱的老师们节日快乐,身体安康,和美幸福,万事顺意!

    【审核人:陈龙】

    《王祎娜:如梦令 常记师恩如水.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x格式

      本文标题:王祎娜:如梦令 常记师恩如水

      本文链接:https://www.1818018.comhttps://www.1818018.com/showinfo-91-180433-0.html

      赞一下

      网友评论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头条文学网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

      点击图片赞助头条文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