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文学网 2022年11月17日 星期四18:28:38 头条文学  有偿投稿
首页精短小说市井看台
文章内容页

张学勇:智擒“座山雕”的英雄杨子荣

  • 作者: 念1031
  • 来源: 原创
  • 2021-01-17 16:06:13
  • 被阅读
  •   东北大地,万里雪飘。剿匪战斗,如火如荼。一个智勇双全的侦察排长,乔扮成土匪,踏进威虎山,巧用计谋,布下天罗地网。

      老谋深算、心狠手辣的一个三代惯匪,凭借“枪法绝、眼绝、腿绝”,一次次逃脱围剿,叱咤风云五十多年,最终栽在三十岁的小伙子手里。

      茫茫林海雪原,一场惊心动魄的剿匪行动激烈进行。

      ——题记

      “座山雕”:“天王盖地虎!”(你好大的胆,敢来气你祖宗!)

      杨子荣:“宝塔镇河妖!”(要是那样,我从山上摔死,掉河里淹死。)

      众金刚:“么哈么哈!”

      杨子荣:“正晌午说话,谁也没有家!”(许大马棒山上!)

      “座山雕”:“脸红什么?”

      杨子荣:“精神焕发!”

      “座山雕”:“怎么又黄了?”

      杨子荣:“防冷涂的蜡!”

      这是电影《智取威虎山》中的经典片段,早已耳熟能详。

      杨子荣智擒“座山雕”,在众多的电影、电视、戏剧中,经过艺术加工,演绎成了不同的传奇故事,但真实的剿匪历史远比戏剧生动精彩。

      杨子荣,原名杨宗贵,1917年1月28日出生于山东省牟平县宁海镇嵎岬河村,父亲杨世恩是泥瓦匠,母亲宋学芝是农家妇女。

      12岁的杨子荣“闯关东”,先后在鸭绿江上当船工,在鞍山、辽阳一带当矿工。底层的生活历练使他对东北的风土人情、三教九流、行帮黑话等有所了解。

      1943年春,杨子荣在鞍山千山采矿区,为帮工友出气,暴打了日本监工,逼迫跑回老家避难。

      回家后,母亲为他物色了一门亲事,妻子许万亮,时年18岁,勤劳淳朴的农村姑娘。

      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之后,满洲国随之土崩瓦解,东北出现了政权“真空”,十万伪军散落东北各地成为土匪(又称“胡子”)。“花蝴蝶”、“草上飞”、“占天时”、“青山好”、“混天珠”、“滚地雷”等蜂拥而起,四处作孽。当时民间有句顺口溜:“有钱的怕绑,有姑娘的怕抢,走路的怕劫,出门的怕攮”。

      形形色色的土匪拉杆子、抢地盘、立队号、占山头,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当地有句歌谣形容土匪生活:“当响马,快乐多,骑着大马把酒喝,搂着女人吃饽饽。”

      图片

      中共中央为稳固东北根据地,保护百姓安宁,铲除这颗“毒瘤”,命令山东派遣主力部队开赴东北,对土匪进行大规模的武装清剿。

      为补充兵源,胶东各地掀起了报名参军热潮。

      1945年9月18日,28岁的杨子荣毅然报名参军,他没跟家人商量,担心妻子和母亲阻挠,没有用大名“杨宗贵”,用的是小名“杨子荣”。

      参军后,杨子荣被编入胶东海军支队。因为年龄大,杨子荣被分配到炊事班当炊事员。一个月后,杨子荣随部队挺进东北后进行整编,他被编到牡丹江军区第二团三营七连。

      1946年1月,杨子荣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3月的一天,一班长在战斗中身负重伤,杨子荣临危受命,接替班长职务。

      牡丹江北部有个杏树村。当年日伪军在村子四周筑起高高的土墙,四角耸立着炮楼,四股残匪约400人聚集在这里,依据坚固工事,负隅顽抗。

      3月22日,攻打杏树村的战斗打响了,杨子荣带领尖刀班冲锋在前。由于土匪火力太猛,强攻了几次没有成功。为减少伤亡,团首长命令炮火支援,“轰轰”几声巨响,村子里火光冲天、浓烟四起。此时,村子里传来了男女老幼的哭喊声。

      杨子荣暗想:“不能在打残匪的时候伤了百姓”。他在炮击间隙,跳出掩体,挥动着一条白毛巾向村里跑去。匪首见解放军进来要投降,吩咐匪兵不要打了,让他进来。

      图片

      电影《杨子荣》再现了当时的情形:

      杨子荣:“你们有没有老婆孩子?有没有父母老人?你们听听,你们看看,你们就这么够种吗?把自己的亲兄弟亲姐妹往枪口上推,你们这个屯子能架得住几炮啊,不用三五炮,我就把你们屯子拿下来了,还用得着我到你们这儿来费口舌吗,为了全村老少乡亲,也是为了给你们和你们的兄弟们留条活路,所以我们才没放炮。”

      杨子荣向土匪们晓以大义,用了两个多小时,劝说匪首郭富春、许大虎当场举起白旗,400多名土匪纷纷放下武器。缴获重机枪4挺、轻机枪6挺、迫击炮4门、长枪和短枪300支,还有大批弹药。

      杨子荣凭着精明能干,很快被提拔为二团直属侦察排排长。

      每到空闲时间,杨子荣与战士们围坐在篝火边,掏出一本小册子给战士们上课,教他们说土匪的“黑话”。

      杨子荣的战友董中松回忆说:“有一次战斗结束后,缴获的战利品中有一本小册子叫《海底》,是供对答用的一个黑话集。杨子荣发现了这个小册子,如获至宝,他经常翻一翻,看一看,并给战士们上课。”

      黑话成为杨子荣踏进土匪窝点的敲门砖。

      在如此众多的土匪中,“座山雕”是最老牌的一杆惯匪大旗。

      “座山雕”原名张乐山,山东新泰市龙廷乡苗庄村人,出生于清朝末年,家中兄弟七人,排行老三,人称“三爷”。

      张乐山8岁时,祖父和父亲打家劫舍被抓,判处死刑,母亲因惊惧过度去世。孤苦伶仃的张乐山跟着亲戚“闯关东”。他15岁做土匪,18岁当了土匪头子。

      张乐山当上匪首后,开始打造自己的名牌,自称“座山雕”。

      雕,性情凶猛,威慑一方。“座山雕”寓意着张乐山是威虎山的最高领导者。

      “座山雕”为人心狠手辣,对待手下,也非常严酷。

      一次,“座山雕”的干儿子没有听话,让他觉得辱没了名声,竟然当着众土匪的面,剜掉了这个人的眼睛。

      “座山雕”老谋深算,深谙乱世中的求生之道,历经清末、北洋、国民党、伪满四个时期,不管是“东北王”张作霖、“少帅”张学良还是日本关东军试图围剿他,都以失败告终。

      1931年秋,“座山雕”围攻一个日本开拓团驻地,抓回了一百多个日本男女。他让人送信给日本人,拿枪弹换人,否则全部杀死。日本人看到信后,气得火冒三丈,因被抓的大都是日本关东军的随军家眷,日本人只好用枪弹换人。

      日军关东军曾多次捉拿“座山雕”,但都被他脱逃了。

      图片

      当年,张作霖给“座山雕”摆一场鸿门宴,请“座山雕”来到当地著名的酒楼,酒过三巡,张作霖提出要收编他的队伍。“座山雕”立马打哈哈说:“不好意思,我上个厕所。”此时,酒楼四周重兵把守,只要张作霖一声令下,“座山雕”就会被打成“筛子”。上厕所的“座山雕”凭借轻功从窗口飞出,踩着房顶如履平地般地逃脱了。

      第二天一大早,张作霖发现书桌上有一张字条,上写着“感谢盛情,有空再来!”从此,张作霖再也不打“座山雕”的主意了。

      日本投降后,国民党增兵东北,众多土匪武装纷纷接受了国民党的收编。“座山雕”被国民党委任为“东北先遣军第二纵队第二支队司令”。

      “座山雕”带领手下数千匪徒和牡丹江地区的顽匪一起,配合着国民党军的正面进攻,破坏土地改革,残忍地虐杀中共干部、战士和村民中的积极分子,抢掠、烧杀、奸淫,无恶不作。

      面对东北匪患的愈演愈烈,1946年7月,中共中央东北局发出指示,要求“各地必须对于剿匪作出全面的计划,必须区分轻重缓急,集中力量,实行各个围歼与穷追。”

      东北剿匪的枪炮声此起彼伏,经过连续战斗,许多大股土匪势力被连根拔起。合江军区消灭了谢文东、张雨新、李华堂等势力。松江军区俘获了姜鹏飞、姜凤鸣、张富平、李明信等匪首。牡丹江军区击溃了王枝林、吴家三虎等股匪。

      座山雕这股土匪也被打得七零八落,大部分人马被消灭,最后只好带着残存的二三十个亲信死党,躲进了牡丹江林海县北部一个名叫威虎山的深山密林。他们冬季躲在地窨子,夏季藏在马棚架子,并在周围路上设了三道哨卡,只要剿匪部队一来,无论惊动了哪一道哨卡,即刻逃得无影无踪。

      “座山雕”以“三绝”而闻名,一是枪法绝:枪法如神,百发百中;二是眼绝:走夜路不用照明工具,还有看透人心的本领,是否真诚,能否重用,一看便知;三是腿绝:在山林间跑得快,翻山越岭,如履平地,且方向感极强,从不转向。“座山雕”凭借“三绝”,一次次逃脱牡丹江军区二团的围剿。

      1947年1月下旬,白雪覆盖下的牡丹江海林县模范村农会主席贾润福收到一封恐吓信,信中写道:“大雪封山,我们生活不易,需要十袋白面,二十件棉衣,限时送到指定地点。否则,我们就要下山,血洗整个村庄。”信的落款写着“座山雕”。

      牡丹江军区第二团团首长找来杨子荣,决定由他带领5名侦察员,组成一支剿匪小分队,扮成土匪模样,进山搜寻“座山雕”的匪窝,并待机剿灭。同时,派出部队跟踪配合。

      1月26日(农历正月初五),杨子荣一行6人从海林镇出发,向茫茫林海中走去。

      他们在深山老林里一连转了好几天,最后在一个叫蛤蟆塘的地方,遇到了两个土匪,杨子荣用非常溜的“黑话”对答:

      土匪:“蘑菇,你哪路?什么价?”(什么人?到哪里去?)

      杨子荣:“想啥来啥,想吃奶来了妈妈,想娘家的人,孩子他舅舅来了。”(找同行)

      两个土匪没有过多疑虑,一个自称是“座山雕”的副官,另一个自称是连长。

      杨子荣对两个土匪说:“我们是被打散的其它山头的土匪,决心投靠‘三爷’,希望给引见一下。”两个土匪同意引荐杨子荣等人上山。

      两个土匪没有立即带杨子荣等人上山,而是把他们领到一个窝棚里,在这里等消息。

      两天后,两个土匪回来了。杨子荣故意装出一副怒气冲冠的样子,斥责他们不讲信用,下令绑了,假意解释说:“现在不知道是否是自己人,只好先委屈一下,到了山上再说。”两个土匪觉得到山上自会见分晓,也没在意,就领着杨子荣等人直奔威虎山。

      杨子荣一行带着两个土匪,沿途经过了三道哨卡,每过一道,都由两个土匪上前搭话,然后,杨子荣下令,缴了岗哨的枪,绑了上山。过了第三道哨卡不远,在一座被当地人称作“马架房子”的木棚前,他们停住了脚步。

      图片

      此时,“马架房子”里,几盏昏暗的油灯下,“座山雕”正躺在大铺上抽大烟。

      杨子荣带领两名战士推开木门,掏出匣子枪对准棚里的7的土匪,其中一个白头发、黑脸膛、长着一副鹰钩鼻子、下巴上留着一撮山羊胡的瘦小老头,此人正是声名显赫的惯匪“座山雕”。

      杨子荣摆出一副十足的土匪架势质问“座山雕”:“‘三爷’,我是诚心诚意来投奔您的,可您屡次三番的试探我,根本不相信我,我要下山投奔国军了,不在您这干了。”

      “座山雕”承认自己礼数不周,连连赔礼,说:“我看你不是一般人,将来做了国军,一定能高升。如若找不到国军,回来,我还收留你。”

      杨子荣听了,试探地说“我要下山,‘三爷’若真有诚意,就送我下山。”“座山雕”相信他,也有诚心送他下山。杨子荣便要求把“座山雕”捆起来,以免路上被你的手下埋伏。

      “座山雕”心想:在自己的地盘,谅他也不敢出花招,便答应了。

      杨子荣让战士们把所有的土匪绑了当人质,带着“座山雕”及其联络部长刘兆成、秘书官李义堂等25个土匪下了山。

      他们一行走到天亮,来到山脚下被事先埋伏好的解放军团团围住。

      “座山雕”如梦方醒,大呼上当,哀叹自己“打了一辈子雁,让雁鹇了眼。”

      1947年2月19日,《东北日报》报道了《战斗模范杨子荣等活捉匪首座山雕》的消息,称这次剿匪战斗创造了“以少胜多,歼灭股匪的战斗范例”。

      东北军区司令部授予杨子荣“特级侦察英雄”称号。

      图片

      1957年9月,作家曲波根据这段斗智斗勇的剿匪故事,创作的长篇小说《林海雪原》出版,从此,杨子荣智擒“座山雕”的故事家喻户晓,历久弥新。

      结语:神奇的战斗故事,写就了杨子荣“大智大勇,一代英豪”的不朽人生。“杏树村劝降、歼灭‘许大马棒’、智擒‘座山雕’”,一个个感人故事,闪烁着民族之魂。

      “穿林海跨雪原气冲霄汉”、“共产党员时刻听从党召唤”、“今日痛饮庆功酒”等,激情豪迈、脍炙人口的经典唱段,经久不息。浑身是胆、打虎上山的杨子荣,深深的定格在人们的思维胶片上。

    【审核人:站长】

    《张学勇:智擒“座山雕”的英雄杨子荣.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x格式

      本文标题:张学勇:智擒“座山雕”的英雄杨子荣

      本文链接:https://www.1818018.comhttps://www.1818018.com/showinfo-131-184294-0.html

      赞一下

      网友评论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头条文学网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

      点击图片赞助头条文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