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文学网 2022年11月17日 星期四18:28:38 头条文学  有偿投稿
首页有奖征文校园趣事
文章内容页

方丽敏:枇杷

  • 作者: 徐洁
  • 来源: 手机原创
  • 2020-05-18 17:59:37
  • 被阅读
  •   五月的节日很多。五月还应该有枇杷节。

      皖南地区盛产枇杷,三潭和唐模的枇杷果形大、味沙甜、品质佳,产量高,五月份,枇杷进入辉煌时期。秋孕蕾,冬开花,春结实,夏黄果,枇杷四季的努力都悄无声息、不被人注意,只有在它把一树金丸高高举在头顶时-----嗬!天空被照得格外明亮了。

      楼下有枇杷一棵,平日总是泯然于一片绿色之中,默默无闻。它的果实由靑转黄仿佛是一夜间的事情,晨曦中但见它挤挤挨挨,星光熠熠。

      路过树下的人,忍不住诱惑,窸窸窣窣地攀摘。枇杷表面附有一层细细软软的霜毛,撕开果皮,果肉澄黄鲜嫩,酸酸甜甜,是清新之味。这味道决不会浓得让你五迷三道,也不会寡淡得让你不屑。它清清爽爽的,当你偶尔想起它,舌尖上有回味,就像青春时暗恋过的那个人,一直在你记忆中,有疏影横斜的影子。

      今天,我坐旅游大巴车从青阳去黄山,车窗外一闪而过的尽是枇杷树,澄黄灼灼的果子在枝头摇晃着脑袋,令人惊喜惊叫。

      车上导游小柏拎着一大袋枇杷请大家:“这是我在老妈家摘来的,大家尝尝。”枇杷不大,是本地老品种,尽带斑点破伤。柏导说,她昨天回娘家,家里枇杷金黄累累,七十多岁的父母要为她爬树去摘果子-----要是跌下怎么是好!她吓得不轻,赶紧自己上树,三下五除二,将树上枇杷一网打尽。

      我拿了两挂枇杷,认真地吃起来,我想起了我的父母。老家没有枇杷,但果树很多。屋前杏子树高大茁壮,春天杏花如云,夏季能摘下几箩筐大沙杏。周末一家人在树下摘杏子,拣杏子,分杏子,孩子们顶着碗在树荫里边跑边吃饭。而今,老屋早已不在,父母去世一晃都九年了。

      晚上闺蜜送来一袋枇杷,我把它们盛在白瓷盘子里,灯光下,它们静静地簇拥在一起,画面明亮而温馨。这是白沙枇杷,个大味正,闺蜜摘法得当-----最明显的是枇杷都带一个小梗。为什么摘枇杷要带小梗呢,因为枇杷娇贵。作家车前子说过,采枇杷,要捏住枇杷梗,然后顺势一拗,手不沾果实,一沾,第二天枇杷就起褐点,腐烂。所以,哪怕是男人采枇杷,都要翘起兰花指,小心翼翼地。闺蜜每年送我两样时令东西:枇杷,螃蟹。她觉得螃蟹、枇杷都有格调,有品位,“你吃的是文化呢。”一颗一颗品尝枇杷时,这心里便受了感动和鼓励,有雾气润湿双眸。我对自己说,多吃枇杷吧,去做一个更好的自己。

      枇杷其实不仅是用来饱口福的。

      让它缀在枝头烁烁其华,像一幅画,贴在天空大幕上,多好。

      把枇杷画进国画呢,就更好。枇杷是国画里常用的题材,最爱看大师吴昌硕的枇杷,写意酣畅淋漓,墨韵苍劲高古。白石老人画枇杷,则率性而为,质朴清新,有田园野趣,有农民情感,可爱至极。

      大师笔下的枇杷,有韵味,有意趣。读画,既是远看枇杷,又是更近地欣赏枇杷,更深地感悟生命的丰富和趣味。

      枇杷早就被古今文人写进诗词中,我没有记住几句枇杷诗,但归有光《项脊轩志》中的句子,刻在心底,深久回味:“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亭亭如盖的物象,写尽沧海桑田物是人非,写尽欲说还休无限深情,真正是一切尽在“亭亭如盖中”了。

      每个人的记忆里都会有一棵枇杷树吧。人生一路走来,味蕾有记忆,舌尖会记得曾经那些个酸酸甜甜清清爽爽的味道;心海有记忆,那时的绿、那时的一树金黄、那树冠下的老屋炊烟欢声笑语,午夜低回时全历历在目;还有那一路遇见的闪闪烁烁的美好画面,总在心头招摇。

      “东园载酒西园醉,摘尽枇杷一树金”南宋戴复古携酒游张园,且醉且乐,且行且歌。有五月的软风,有枇杷的金色,他笔下的生活宛如一幅笔墨酣畅的水墨画,而人生就是一首值得吟咏的韵味悠长的歌谣,他在过枇杷节呢。

    【审核人:站长】

    《方丽敏:枇杷.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x格式

      本文标题:方丽敏:枇杷

      本文链接:https://www.1818018.comhttps://www.1818018.com/showinfo-83-129700-0.html

      赞一下

      网友评论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头条文学网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

      点击图片赞助头条文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