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文学网 2022年11月17日 星期四18:28:38 头条文学  有偿投稿
首页原创空间原创杂文
文章内容页

张守福:太和酒俗——走盅

  • 作者: 林林
  • 来源: 原创
  • 2020-08-21 20:37:02
  • 被阅读
  •   近日回太和老家,一同参军的老战友们难得一聚,喝酒自然是少不了的。北方人不仅热情,而且要面子、讲排场,菜是实实在在的一大桌,好烟好酒,热热闹闹。一上来,大家同饮了第一杯酒,而后在东道主的提议下,弟兄们齐刷刷地把手中的酒杯都放在了我的面前,他们把我当成了客人。

      这就是太和县的酒俗——走盅。

      喝酒是我国的传统民俗,逢年过节,红白喜事,亲朋相聚,有事无事免不了要喝上几杯,所以民间有“无酒不成席”的说法。“既醉以酒,既饱以德。君子万年,介尔景福。”史上民间的婚嫁、生丧、岁时、节庆等等,无不饮酒,猜拳行令,以示隆重、庄重。然而,无论是哪种酒局,敬酒是必不可少的礼节,“走盅”的习俗也是敬酒的一种,就是让尊贵的客人多喝几杯,以表达敬意。

      民俗具有地域差异性,各地的酒俗也是千差万别。太和等地独特的“走盅”酒俗,算是酒局百花园里的一株奇葩了。我考证了一下,席间的“走盅”,全国只有安徽太和、临泉、界首以及怀远(部分地区)有此酒俗,唯以太和为源,当地方言也叫“走盅”“走一个”“走起来”。“朋友来了有美酒”“酒逢知己千杯少”,酒局刚一开始,每人前面一杯酒,称之为“门盅”,像前面叙述的那样,首先由做东请客的主人先致辞,说说请客的来由,表达对客人的欢迎,再说些祝福吉祥的话语,之后倡议并带领大伙儿同饮第一杯酒,饮毕即开始“走盅”。在个别农村地区,特别讲究一些老习俗,也有喝三杯酒过后才开始“走盅”的。不过,现在城里的饭局也开始先喝三杯酒了,看来,酒俗变来变去,还是没有跳出“酒过三巡”的旧俗。至于目前合肥地区共同喝四杯酒,四杯之后再“自找对象”的喝法,意谓四季平安,四季发财,事事如意,也是有美好寓意的,是民俗的继承和发展,应予以尊重。

      “走盅”一般是由一个人牵头,先饮尽自己杯中酒,如果自己门前有几杯酒,可以喝一杯,也可以喝若干杯,还可以“一扫光”,有几杯喝几杯。然后,将空杯重新斟满酒,敬送给饭桌上的任何一个人,该人必须无条件接受,这是看得起你,不能讲价钱。传统意义上的“走盅”是,先“走”给酒桌上的德高望重的长辈或尊贵客人,尔后再开始向后“走”,也可以轮流“走”。因为在古代,由于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酒是用优质粮食酿造的,是一种奢侈品,一般只在祭祀、庆典时之使用。所以,敬酒从长辈或尊贵者始,是传统文化的一部分。

      “走盅”时,牵头人还可以邀请其他人或多人同时喝“门前酒”,被邀者必须喝了自己的杯中酒,也叫“随盅”“随一个”“跟着走”,这时候饮尽的空酒杯不能放在桌子上,放在桌子上就是“落地”了,“落地”就不能“走”了,这是规则。必须是空杯交给邀请人,民间也叫“邀盅”,再后,牵头的邀请人将所邀的酒杯斟满酒送给未被邀请的一人或多人。这里有个潜规则是,邀请人与被邀请人之间,不能互相“走盅”,也叫“两不来”“互不来”,即你不“走”给我,我也不“走”给你。再者就是,我刚“走”给你,你不能喝了就直接“走”给我,必须“隔门”,先给其他人,然后才可以循环下去。

      这种“走盅”酒俗颇为有趣的是,邀请的酒盅数量各有说法,如邀一杯酒叫“牵个手”,两杯酒叫“拉板车”,三杯酒叫“推三轮”,四杯酒叫“开四轮”,“随盅”也叫“坐上去”,后“随盅”者叫“推着车子”,桌子上的酒杯全喝完收在一起叫“一吹风”,等等。还有就是,走杯的多寡视客人的酒量和亲情程度而定,喝一杯酒叫“一心一意”,喝两杯叫“哥俩好”,喝三杯叫“三星高照”,喝四杯叫“四季来财”,喝五杯叫“五福临门”,喝六杯叫“六六大顺”,喝七杯叫“七仙女下凡”,喝八杯叫“七仙女抱个娃”,喝九杯叫“七仙女怀了双胞胎”,喝十杯叫“十全十美”,酒盅全部集中起来给一个人俗称“开大会”。让这个人“开大会”的,他(她)要么是领导或贵客,要么是这饭桌上酒量最大的人,喝到这个份上,也就喝出热闹来了,酒局氛围达到了高潮。

      太和农村有个说法,谁家请客一般都会有人喝醉,客人喝得走路东倒西歪,说话语无伦次,这样请客的人家才有面子。而如果客人酒后像没喝酒一样,大摇大摆,轻轻松松地往外走了,外界会说这家人小气鬼,舍不得给人家喝酒,不真诚,待人太假。当然,这种“走盅”的酒局,容易“走”出事情来,走盅走到一个人那里,如果那个人喝不动了,也不能“窝锅”啊!这时,就会有亲朋好友站出来“救台”,你端一杯,他拿两杯,替喝之后再把杯子交给那人,那个人又继续“走盅”。而如果没有人“救台”,自己又不喝,或实在是喝不下去了,那就是不给大伙儿面子,几句话不投机,轻者吵架,重者打斗,有的伤了和气,有的打进了牢房,结下了仇怨。再说,一个酒杯这人喝罢那人喝,你“走”给我,我“走”给你,转来转去,也不卫生啊!如果有人有传染病,那也就祸害了大家。从这个意义上说,“走盅”也是不可取的,不能归于良俗范畴,更不能打着“酒文化”的幌子来掩盖陋习。

    【审核人:站长】

    《张守福:太和酒俗——走盅.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x格式

      本文标题:张守福:太和酒俗——走盅

      本文链接:https://www.1818018.comhttps://www.1818018.com/showinfo-172-158501-0.html

      赞一下

      网友评论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头条文学网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

      点击图片赞助头条文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