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文学网 2022年11月17日 星期四18:28:38 头条文学  有偿投稿
首页优美散文心情散文
文章内容页

王春梅:醉春

  • 作者: 林林
  • 来源: 原创
  • 2020-04-23 19:52:35
  • 被阅读
  •   宅家近两月,恍若隔千年。

      又是一个周末,先生买菜回来,手里拈着那张两天只能允许一人出入的通行证,兴冲冲地对我说:解禁了!解禁了!小区门口和街道旁边的许多栅栏已拆除,出入不需要通行证了。让它成为历史去吧!说着,把通行证扔进了垃圾桶。我说:太好了,我们终于可以出去放松一下郁闷的心情了。那,我们今天就出去采一抹春光回来。

      虽然看见身边有一部分人不再戴口罩,但是我们觉得应继续严守防控要求,小心为妙。我们戴上口罩,驱车直奔乡下,先去我们的校园。

      这是我2020年春节后第一次进校园。好久不见!我从车上下来,取下口罩,深吸一口空气,整个肺部像被清洗过一样,浑身有说不出的舒畅。空荡荡的校园,只有小鸟啾啾地在花草树木间跳跃、游戏,声音里分明含着快乐。它们怎么能不快乐呢?这个春天是它们的,偌大的校园是它们的,所有的绿树红花都是它们的。这里俨然成了鸟的天下,不,是鸟的天堂。

      先生指着前方不远处,示意我去看看那两棵白玉兰。

      我急切地走过去:哦?活了?还开花了!

      一棵白玉兰开了六朵花,其中有三朵像是被人特意安装在树上似的。你看它们静静地立在第一个枝丫间,让人感觉有点不真实。我走到跟前细看,又凑上去嗅了嗅:香!醉人的香!确实是玉兰树自己开的!

      说起这两棵白玉兰,还有一个故事呢。

      去年国庆长假,学校要对校园内路面进行黑色化改造。两棵白玉兰影响了工程。有人说,这么大的树木,天又热,移栽不可能活,砍了吧。另有人说,把枝杈去掉,蒸发量小,也许能活。学校领导采纳第二种人的建议,去掉枝杈,把它从综合楼后面移栽到了综合楼前面。

      开学了,给树浇水的任务交给一个六年级的漂亮小女生。这个孩子,小时候的一次发烧,智力受到了影响。现在的她,活泼阳光,喜爱劳动,每天负责教学楼栏杆和窗台卫生,是班主任的“得力干将”。做事的确不错,就是名字还不大会写。

      她非常乐意地接受了这项光荣任务,并把玉兰树当成了自己的好朋友。每天早早地到校,她哼着小曲给树浇水,再拿鸡毛掸擦拭栏杆和窗台的灰尘。

      半个月过去了,一个月过去了,白玉兰无精打采地站着。谁也不知道它有没有活过来。有同学路过,见她执着地忙活,开玩笑地说:“不用浇了。你看,树都被你浇死了。”她坚决地回答:“没有!不许你骂它!”

      冬天过去,春天来临了。我早把这件事给忘了。没想到,眼前的白玉兰居然开花了!那位六年级的漂亮小女生如果此时看到这一幕,该是多么高兴!这是她创造的奇迹!

      先生背起鱼竿,拎着钓桶。我们向大河边走去。只见大路两边一畦一畦的麦苗葱葱茏茏,绿都要从叶子里溢出来了。经过一个冬天的能量储备,麦苗厚积薄发,此时生长速度非常快,一天一个样。“春雨贵如油”,前几天那一场雨,适时又适量。仔细听,似乎能听到小麦拔节起身的声音。麦苗长势喜人,夏粮丰收在望。纵横交错的田埂被麦苗遮挡着。蓝天下,无边无际的是一大块绿色的地毯,中间一小片一小片的黄色油菜花恰到好处地点缀其间。路边一条溪水沟,溪水蜿蜒流向东南方。

      我们被眼前的春景陶醉着。

      远远一户人家,屋侧两树桃花。春风撩红粉面,引得行人驻足夸。

      潺潺流水,灼灼桃花,煞是好看。桃树旁边是一所小房子,房子不是太大,也不是太新。太阳暖暖地照着地面,小鸟在树上叽叽喳喳地叫,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门前一个菜园地,一对老人家在园中劳作,好像在侍弄自己的娃儿。一畦一畦的菜地整整齐齐,莴笋、韭菜、生菜、豌豆、蚕豆……品种繁多,无不显示出旺盛的生命力。老翁坐在小凳子上,左手夹着一支烟,右手拔草,神情专注;老妪则把开了花的白菜清除掉,然后把枝条两头插入泥土,中间拱起,一根一根的枝条整齐排列,做成拱状,并在上面铺一层塑料薄膜。一个小小的“大棚”做好了。她动作缓慢,却一丝不苟。

      “大伯大妈,干活呢?”

      “嗯,下种子。季节到了,该下种子啦。可不能误了农时啊!”老太太听到有人拉呱,甚是高兴,抬起头,脸上的笑容挤作一团。

      “我听说‘清明点瓜豆,谷雨忙种棉’,您这种子是不是下得早了一点?”

      “不早!我家老头子,心里自有一把尺(一张时间表)。从年轻时候起,种田时间全靠他掌控。什么时候下种,什么时候播种,他说了算,从来不会有错。”

      “年轻人,虽然离清明还有一段日子,但是早种早吃啊。现在有大棚了,有新技术了,‘清明点瓜豆’的老黄历得改改了。”老翁不失时机地插了一句。

      “您二老这么大年纪,可以歇歇啦。孩子会孝敬你们的。”

      “呵呵,我们小着哪!我们才七十几。你看住在管庄的管奶奶,今年九十几岁了,干活不麻烦任何人,自己挖地自己种菜,连吃的油都是用自己收的菜籽榨的。她的儿子实在不忍心,走过去要帮忙,她还嫌他做事不利索呢。人勤地不懒,干活也是趣嘛!还有就是,自己种的菜吃着放心。如今娃们都进城了,他们说城里买的菜没有我种的菜好吃。”

      我们不觉已经来到大河边,河水很浅,河心的绿草墩自成一个钓鱼台。清波泛绿意,水中鱼欢欢。先生在河边放下钓桶,麻利地开始打窝,穿好鱼饵,静候鱼儿上钩。我看了一会儿,忽见脚下长着许多熟悉的野草。河风吹上岸,岸边草茵茵。茅草、蒿子、荠菜、婆婆纳、酢浆草、地毯草……大多已经记不得名字了。唯有开着黄黄小花的蒲公英是那么的醒目;还有一种叫野小蒜的,绿得可爱,像葱像蒜,更像韭菜。

      我拾起埂边小木片做刀子,挖野小蒜,采蒲公英。埂上的蒲公英大多开花长薹了,倒是坡下的草丛间,藏着点点鲜绿。扒开枯黄的陈年老草,里面肥硕的蒲公英新鲜嫩绿,煞是可爱,一棵一棵,挤挤挨挨。不一会儿,我就采了满满一塑料袋。

      蒲公英是个好东西,新鲜时做菜,可炒可做饺子馅;晒干了做药,清热解毒降血压……

      风吹桃李花满天,春不醉人人自醉。今天,我们为采一抹春光而来,收获的何止是春光呢。

    【审核人:站长】

    《王春梅:醉春.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x格式

      本文标题:王春梅:醉春

      本文链接:https://www.1818018.comhttps://www.1818018.com/showinfo-129-128392-0.html

      赞一下

      网友评论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头条文学网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

      点击图片赞助头条文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