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文学网 2022年11月17日 星期四18:28:38 头条文学  有偿投稿
首页有奖征文大学文章
文章内容页

致山大芷兰同学的一封信

  • 作者: 紫霞
  • 来源: 原创
  • 2019-07-21 20:58:34
  • 被阅读
  •   芷兰同学:

      你好!

      你7月17日凌晨刊发在《同步悦读》的信件已拜读。获悉山大学生正在经受网络及线下的暴力攻击,我震惊且愤慨。同时也对你心灵上的创伤深表同情。这场舆论灾难中,山大是倒霉的,山大的学生是无辜的。任何或不明真相,或混淆视听,故意煽风点火扩大事态的行为都是可耻的,都应该被谴责或制裁。

      《同步悦读》之前的文章,并未有针对山大学生的一点一滴的的羞辱。作为一个有良知的文学平台,众多的作者和读者只是就事论事,对山大欠妥的做法提出善意的批评。可能言辞激烈了点,见谅。但是,我们说的并不是同一个话题,我们在批评“学伴”项目和“25名陪护”事件,你在讲述山大学生遭遇的不幸,这是两码事。

      其实,包括你在内的山大学生,现在应该做的就是首先保护自己。如果网络讨伐突破了法律的限度,你们应该请求司法介入。如果有人胆敢借机侮辱、猥亵、侵害山大学生,或者趁乱搞打砸抢,那你们要毫不犹豫拨打110。至于“学伴”项目和“25名陪护”事件,已经不需要做过多解释。真相不在辩论里,而是靠事实和证据说话。清者自清,浊者自浊。相信时间能澄清一切。

      的确,没有看清真相或故意歪曲事实的网络写手和推手,都应该向蒙冤的山大学生道歉,但首先应该向学生道歉的恰恰是山大的管理者。“学伴”项目确非山大独有,超国民待遇也并非今日才被提及。是山大自己在这次危机公关中一错再错,引爆了敏感话题,刺激了大众神经,才让自己成为了众矢之的。从一开始项目设计的失当,到舆情初发时先后两次风格对立的回应的失态,再到事态全面失控之后的失语,山大一步步丧失主动,直到陷进漩涡的中心。如果最初山大的“学伴”项目制度设计能广采民意,兼顾中外做法,如果被网络曝光后能在第一时间以诚恳的态度出面解释,通过多渠道、多方式让公众了解“学伴”项目的真相,而不是反戈一击、转移焦点、拉人垫背,如果在被舆论推到风口浪尖时,不是惊慌失措、哑然失声,那么,事态何至于此。但是,现实没有如果。

      在人人喊打的呐喊中,我们都应该保持理性。关于此次“学伴”项目和“25名陪护”事件引发的讨论,无非就是层层递进、放大、蔓延的三个层面的问题。

      第一个层面。仅就山大“学伴”项目和“25名陪护”事件本身来说,这两件事是否存在瑕疵的问题。

      先说“学伴”项目。数天来控辩双方摆事实讲道理,口水已费很多,不必再纠缠。作为普通民众,我们想用下面几个问题反问山大管理层,希望能给“学伴”项目的评价,留下一个开放性的答案。

      1.山大针对留学生的细致入微的“学伴”项目,是否有必要?

      2.如果有必要,山大能不能借鉴国外有关“学伴”项目的通行做法?

      3.如果不能借鉴国外做法,如果确需创新,山大能否将现行的“学伴”项目扩大至全体入校新生,让关爱惠及每一个学生?

      再说“25名陪护”事件,我们只问一个问题:

      如果今后有中国学生受伤,山大还能不能坚持这么做?

      第二个层面。由以上两件事衍生出的,是否存在中外学生教育不平等、留学生超国民待遇以及法律豁免问题。

      先说教育不平等和超国民待遇问题,这里有一个裁判依据,那就是国家教育部关于留学生招录、培养以及待遇等方面的一系列规定、规范和标准。如果山大在严格执行国家的相关政策,民众自不质疑。如果山大突破了政策,超限发挥,那以上问题就不言自明了。

      说到法律豁免问题,这个没有一点弹性,勿需讨论,宪法上已写明。

      这里我想举个例子。当年我上大学时,我们学校也有留学生,他们全部来自那些后来在2008年四川地震时给中国无私援助的国家。这些留学生确实比我们要吃得好、住得好(当然人家学习态度也好),但学校这么做是有据可依的,我们除了羡慕,并无不平。

      最后一个层面。由以上两层追问,被上升到无限高度的民族荣辱问题。

      这是最容易扣帽子的,也是键盘侠们的最爱。“学伴”项目和“25名陪护”事件能否说明留学生有超国民待遇之嫌,有了超国民待遇是否就是自卑、媚外、有损国格,这是一系列、层层递进的问题。所以最终我们还得回到问题的起点。如果题设不成立,结论当然不成立。但如果问题逐一落实,能够环环相扣,那么山大被指弯腰屈膝,当不为过。

      所以,面对很多不明真相的人动辄喊出的“汉奸”“卖国”的事,恰是人性丑陋、民众劣根的表现,请不必在意。但若有人把刺刀挥向无辜的学生,那就和百年前“拳匪”残杀同胞没什么两样,必遭天谴。

      回头再来审视此次风波的来龙去脉,我们会发现鲁迅先生的教诲依然振耳发聩。“哀其不幸,怒其不争”,这话不只是适用于某一个人,更适用于卷入这场舆论地震的每一个人。

      因此,芷兰同学,我们还是得就事论事,既不回避,也不转移。没有冷却不了的热点,也没有过不了的火焰山。我们要做的其实都一样,那就是少听点闲言碎语,少一点指手画脚,多一点脚踏实地,做好自己的工作。相信你和我一样,也是一个热爱国家、热爱工作、热爱生活的人,让我们相互鼓励,共同进步。

      最后我想说的是,我是1993年考的大学,尽管分数差了很多,但我仍然在第一批录取的第一个志愿栏里填报了山东大学。山大,不只是你的最爱,也曾是我仰望的标高。但是现在,它确实有点让人失望。

      愿山大早日走出阴霾,愿山大始终屹立在中国的精神高地。

      广岩

      2019.7.17夜

    【审核人:站长】

    《致山大芷兰同学的一封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x格式

      本文标题:致山大芷兰同学的一封信

      本文链接:https://www.1818018.comhttps://www.1818018.com/showinfo-80-57313-0.html

      赞一下

      网友评论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头条文学网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

      点击图片赞助头条文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