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文学网 2022年11月17日 星期四18:28:38 头条文学  有偿投稿
首页生活随笔成长文章
文章内容页

繁重的工作

  • 作者: 明廷芳
  • 来源: 原创
  • 2013-02-18 17:06:47
  • 被阅读
  •   1983年11月中旬的一天,我坐着车埠中学的校车离开了蒲圻县。记得那天的一大早,我环校走了一大圈,然后,再去与校领导和同事们握手告别。我当时的心情很杂乱,不知道怎样表达才好。几位年轻朋友帮我把行李搬上卡车,并与我叙旧情,谈未来,说了不少话。上午9时左右,我坐进了驾驶室,向来为我送别的同事招手示意,一阵心酸后,我便泪流满面,后来竟然放声大哭了。本来比较倔强的我,此时为何会如此,现在我也说不来了。汽车缓行出校门时,我哭得更厉害了,并不断地回望那教学楼与同事们。真没想到,在蒲圻工作了四年的我,竟是以这种方式告别那里。
      
      回到阳新,我即刻去县教育局人事股报到,办理相关手续,并向局领导说明自己的情况,谈及回故乡后的工作打算。刚开始,我有了回家的感受,心情也显得很平静,憧憬未来也显得较实在,总之,我吸取了前些年的教训,思想显得较低调。对于我的工作安排,我没有向领导提任何要求,只是相信“是金子,不管在哪里,到时总会发出耀眼光芒的”的道理,我很想放松一段时间,观察一段时间,找个进可攻退可守的城内工作环境,只想呆一段时间后,再考其他事情。对于在乡下学校呆过几年的我来说,阳新城关的街景显得赏心悦目,显得较新鲜,较可爱,较方便。我回乡下陪父母小住了二、三天,教育局就电话通知我,要我速去阳新县城关镇中学高中部上班,听到这一消息,我非常高兴。第二天,我就去那所学校报到。城关镇中学是一所新建的学校,是一所完中,初中部的规模较大,而高中部的规模相对较小,三个年级共有八个教学班,高一四个班,高二与高三各有二个教学班,只有二个应届毕业班,其中有一个文科班。处在起步阶段的阳新城关镇中学,师资还不够齐备,有些学科还缺乏受过专业训练的老师。当时,刘勇副校长负责高中部的教学工作,听说我分到了该校,很高兴,就热心地为我安排宿舍,并亲自找我谈心,希望我能安心在这里工作。刘校长希望我能尽快上岗,这为这里文科毕业班正缺乏一位受过专业训练的地理教师,在任的地理教师是担任过原实验小学的校长的郭培芬同志,他工作认真负责,社会经历复杂,工作经验丰富,深受同事们敬重。只是他对地理学科的知识掌握得还不够全面,多次要求学校领导另选聘一名能担任毕业班的地理教师。我的到来让他的愿望得到了实现。学校领导引我与他见了面,让我挑起高三文科毕业班的地理辅导工作担子。我非常感谢校领导对我的关心与信任,决心不辜负学校领导的期望,同时,地理教师郭培芬同志表示了敬意,并希望得到他多方面的指导与关照。这样,我就很快地接任了文科高考复习班地理教学辅导工作,此外,我还兼任高一年级二个班的地理课教师。
      
      回到了阳新,落实了工作,恢复了较丰富的城镇生活,这使我的精神面貌增添了几分青春朝气,理想之花更灿烂了。但是,因阳新的许多方面与原来的工作环境反差太大,容易让我发现一些问题,产生一些异常感受。在回阳新后的第一个月,我觉得阳新教育系统的工作节奏较慢,工作效率较低,好像许多事情可以拖着办,好像效率高低不是重要的事,最要紧的事是人缘裙带关系。我觉得这里比较重人情世故,礼节较多,沾亲带故的现象较普遍,如果不懂人情事故,很简单的事也会被复杂化,很容易的事也难办成。我觉得这里的吃喝风较强劲,一切尽在不言中,一切尽在酒杯中,待客热情大度,如果有外客,多以本地特产款待,再赠送点特产礼品,以便来日登门拜访时受到热情欢迎。我觉得这里的工作队伍庞大,而专业人才密度偏低,人才倒挂、妒贤嫉能现象比较明显,进而使那些回归故乡工作之人多有后悔之意等。
      
      我在城关镇中学上班后,工作重点放在高三文科毕业班。我主动听取班主任熊木舟介绍情况,密切配合其他课任老师的工作。时任班主任熊木舟兼任本班的语文课教师,数学老师黄大岗、历史老师罗祖基、政治老师涂抗旱、英语老师朱德芳等,除了罗老师与朱老师外,都是年轻教师。这是该校的首届高中毕业生,校领导希望能打响这第一炮,我对这个班的高考结果也充满了美好的期待。起初,我认真帮助学生查漏补缺,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经常找学生座谈,听学生的的意见与建议,以便能针对学生的实际,开展高效的地理课教学工作。我在教学中,切实做到了认真备课,精心批改作业,耐心细致地讲好每一堂课。我的工作很快就得到了学生们的赞扬,受到了领导与同事们的好评。正当我全身心地投入城关镇高中文科毕业班的教学工作时,县教育局突然通知我去中共阳新县委组织部,说有新的工作任务。那时,我既兴奋,也为难。当我面对50多名即将毕业的文科班学生时,不知道怎么解释,学生对我寄托了很大的希望,期待我能把他们的地理高考成绩提升到了一个理想的高度,如果我此时离开了镇中,必定会挫伤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严重影响他们前途。如果我不去县委组织部,又怕错过了好的工作机会。不少同事带着羡慕的目光看我,以为我即将被提拔重用。第二天,我去了县委组织部,才知道领导们想把我借调到县委党校去担任一个成人高考补习班的地理辅导教师。当时,我不敢也不太愿意接受这项任务,刚回家乡工作的我,吸取了过去的教训,不想频繁换动工作岗位。后来教育局的领导亲自来找我,做通了我的思想工作。
      
      1983年12月中旬,我到中共阳新县委党校担任干部高考复习班的教学辅导教师,当时负责接待我的是刚上任不久的党校副校长薛卓林同志,他对我很热情,立即向我介绍了那个复习班的情况,他也任那个复习班的历史课辅导老师。干部高考复习班共有二十多名在职干部参训,学员的知识基础参差不齐,原有的地理知识很贫乏。在这个班带课的老师年龄悬殊,来自不同的学校,虽然大家的责任心都很强,工作劲头足,然而,复习时间太短,教学任务繁重。当时,我很担心自己会因此造成一系列不良的影响。事在人为,我们在没有退路的情况下,只好与学员们整天滚在一起,陪伴他们学习,帮助他查漏补缺,共同努力,相互鼓励。经过50天的复习训练,学员们的应考能力有了明显地提升。后来,在咸宁地委党校大专班的招生考试中,该班有15人被正式录取,高考升学率在咸宁地区占首位。因我在这个复习班的工作中表现良好,受到了县委组织部领导的好评。可是,有了一些好名声的我,没过几天又有了新的工作任务。后来,县委组织部门又安排我到阳新师范和阳新县农业技术学校去上课,担任二个干部中专备考班的地理课辅导老师。经过我一个多月的授课与耐心辅导,让参加学习的学员学到了地理知识,提高了应考能力,最终获得了较理想的地理考试成绩。这样,我在这短短的三个月,较好地完成了县委组织部交给的任务。
      
      1984年初,我返回阳新城关镇中学的原工作岗位,把精力集中投入到高三文科班的复习备考工作中,当然,我还得兼任高一年级两个班的地理教学。虽然离高考时间不很长了,教学工作任务还十分繁重,可我愿意用最大的努力帮助学生们打好知识基础,训练应考技能,力争让学生获得较满意的高考成绩。当时,我主动要求教务处多给自己增加课时,多安排到班辅导时间,以加强考前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训练。平时,我利用空闲时间,到学生寝室去看看,顺便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鼓励他们克服困难。我的真心实意,感动了学生,与学生结下了深厚的情谊。该班在几个月后的高考中,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绩,我也因此受到了学校领导与同事们的好评。
      
      1984年5月,经人介绍,我认识了当时在武汉市工作的李爱军,她是中建三局三公司第二工程处的技术工,后来通过与她进行书信来往,感情日益加深。在我的印象中,除了学历外,她各方面比我强,所以我在个人问题上,不再迷茫,只是更专注于工作。
      
      1984年8月初,我被正式调到中共阳新县委党校,担任教师。那时,县委党校还在距城关十作里路的湖区,泥泞路面,是血吸虫疫区。据说当时的党校与干校都建在这些条件恶劣的地方,是为了给干部创造一个接受锻炼的环境,以便他们经常参加劳动,保持艰苦奋斗的光荣传统与密切联系工农群众的优良作风,虽然,条件较差,可我满怀希望,没有怨言。一开始,我担任两个高中文化补习班的地理教学工作,还要兼任一个班的班主任。开学初,我的工作很忙,事务性工作比较多。在一个艰苦的环境开办培训班,学员的管理难度的确比较大。平时,我们的工作必须周密细致,并严格管理,以身作则,把学员当朋友,把党校当作自己的家。稍有不慎,整个干训工作就会打乱仗。我根本没想到,本来已经是够忙碌的我,组织部还要给我增加新的工作任务,要我兼任阳新县组织部在农技校开办的干部高考复习班和县总工会举办的两个业余高中文化补习班的地理课老师,那两个业余高中文化补习班分设在在县电力局与县商业局的办公楼内。后来,我得常在四个地点来回奔波,轮流授课。我的工作量超负荷了,可那些岗位非常需要我这样精力充沛、思想单纯、熟悉业务的人去去服务,去工作。我每天骑着自行车东奔西跑,马不停蹄地在宝塔湖区与县城区两地轮流授课,当然,还要批改大量作业,及时评阅有关班次的考试试卷。一段时间后,我真觉得有些吃不消了。可是,县委党校的副校长薛卓林同志是历史课教师,与我担任的课时数相同,他没有叫累,给我做出了榜样,并鼓励我坚持干下去。参加学习的学员们也非常希望我坚持下去,我的职业良心也要求我不当工作逃兵,要求我做事善始善终。时任农技校校长的邹天福同志对我的工作非常支持的,体谅我的难处,帮助解决我去那里上课时的、生活问题。时任业余高中补习学校校长的雷鼎铭,是我高中时老师,他鼓励我,要求我继续努力,不要气馁。就这样,我尽最大的努力坚持干满了一年,出色地完成了党组织交给我的各项工作任务。那时,我们的工作负担再重,从事的工作再多,也是不计额外报酬的,是义务性工作。我们的工作只能靠较高的思想境界,较强的奉献精神,旺盛的工作热情支撑。
      
      1984年底,与我恋爱的李爱军从武汉市调回了阳新,被安排到建在阳新城关的湖北省葡萄糖厂中心化验室工作,我的思想负担更少了,从此后,我就更能全身心地投入工作与业务自修。
      
      1985年是我的多事之年,已满28周岁的我,既要做好繁忙的工作,又要忙于自己的婚事,还要参加两场决定命运的考试。功夫不负苦心人。能吃苦的我,不遗余力地工作,抓紧时间搞业务自修。最终,我所参加的两场考试,考绩都很理想。考研成绩进入了前三名,只是要自己寻找委托培养单位,后来我自动放弃了。我在报考华中师范大学地理本科生招生考试中,考试成绩位居前列,被顺利录取。1985年8月14日,我结婚了。同年9月1日,我脱产进入了华中师范大学地理系学习,便成了“二进宫”之人。
      
      


    【责任编辑:小溪流】

    编后语:文章叙述了自己的工作历程,字里行间,反映出自己那种吃苦耐劳、工作热情高的精神,表述清晰。文章主旨不太突出,选材不够典型。真诚希望您在以后写作中,扬长避短,写出更精彩的文章。欣赏了,问好同仁。

    【审核人:站长】

    《繁重的工作.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x格式

      本文标题:繁重的工作

      本文链接:https://www.1818018.comhttps://www.1818018.com/showinfo-75-26759-0.html

      赞一下

      网友评论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头条文学网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

      点击图片赞助头条文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