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没想到卡在了这里
3月13日
今天,爱尔兰病例增加到了90例,有1例死亡,据说都是Cork医院收治的老人。不断传来欧美各国的神操作信息:汤姆汉克斯确诊啦,NBA球星确诊啦,特鲁多老婆确诊啦,巴西总统确诊啦,英国卫生部政务次官确诊啦……有人笑称病毒在中国走的是平民路线,在西方走的是精英路线。
护士朋友发来消息,说预计再过2-3周,本地才会达到顶峰。爱尔兰华人群在商量包机回去的事儿。我们曾经考虑过要不要在医疗系统崩溃之前飞回国,经过再三权衡,又征求了朋友的意见,还是决定留在爱尔兰。一动不如一静,这时候回国,路途遥远折腾,还有可能“因为抢购双黄连染上新冠肺炎”。
在这个时候,爱尔兰总理瓦拉德卡宣布全国学校停课,真的是松了一口气。
两周之前,点得了流感,发烧咳嗽,所以把她留在了家里。流感基本过去之后,爱尔兰的疫情也渐渐抬头了,所以,送不送她回校成了一个两难的选择。等到拖到不能再拖的时候,我给校长发了一封邮件,说希望把点留在家里。校长一板一眼地回复说:缺席20天要上报教育部,缺席40天要除名——真的是压力山大啊。
爱尔兰小学生的课本从来不带回家,9月份开学带去,6月份学年结束才带回来,我做好了被退学的心理准备,给校长写了一封回信,仔细解释了目前我们家的情况,取得了她的谅解,我们约好了周五去学校拿课本。结果,周五还没到,瓦拉德卡就宣布全国学校关闭了……
停课令一发布,爱尔兰全国都轰动了。校长通过Aladdin给家长发信息,说孩子们会在下午2:40放学的时候把书带回家,“缺课的同学,老师会在教室等到4点”。于是我们提前一天拿到了课本。校长叮嘱父母,“别担心孩子无聊,无聊会激发创造力”。
好在音乐学校的老师比较通情达理。点跟了三年的老师一直和我们保持着及时的沟通。我把情况告诉他之后,他说因为音乐学校是付费的,和公立学校操作不同,所以,只要我们不退学,点的位子是没有问题的。在家里的日子,点一直坚持练琴,而且经常督促我去看她,还自己练习揉弦。总算熬到了她“不用扬鞭自奋蹄”的阶段,希望英皇夏日考试还能如期进行吧……
家长群,每天都有人问“到底要不要把娃接回家”。瓦拉德卡的一个宣布,让多少家长松了口气,又让多少双职工家长愁从心头来。家长多的地方,是非也多,朋友的老公因为看不过去脑残家长的言论,跳到家长群里大撕了两天,导致家长群被两度禁言。
本来约好了去看点的好朋友,她妈妈最近生了一个宝宝。给好友的妈妈发了信息,说因为小宝宝免疫系统还不强大,这时候,为了她的健康,我们推迟了拜访计划,等情况好转了再去。她特别理解,回信说希望大家都好,还叮嘱我,需要帮忙的时候就开口。
停课第一天,本想顺便买点东西,结果路过Aldi的时候看到一大堆人在排队,果断放弃原计划。
社区力量开始行动,人们呼吁停止恐慌购买,给老弱病残留有余地。零售业协会发布了安民告示,说本来是为了英国脱欧做了万全的准备,希望大家别慌,物资供应一定会充足的。
Doolin的酒店许诺给弱势群体送食物,购物中心告诉大家会坚持开门,我们的邻居,天使一样的老Ray,加入了给弱势群体送食物、送药的志愿者队伍,老师发来了email作业,家长群提供了很多在线教育的tips,我也贡献了一点赢得点赞的小小心得。
虽然疫情压顶有压力,但人性的光辉值得留存[调皮]。希望大家都能平安度过。
2:没有人能够独善其身
3月14日
今天,爱尔兰新增39例,第2例死亡。
如果不是疫情,看着窗外的阳光和绿草地,常常觉得是在做梦。春天要到了,水仙花已经在路边开放,孩子们尖叫着追逐。爱尔兰虽然停课,但并未禁止大家外出,所以,外面还是可以看到许多孩子在玩耍,推着婴儿车的父母在漫步。这么美好的晴天,怎么会有疫情呢?下午的时候出门散步,家附近有一片树林,小雨刚过,车辙里积了水。野水仙到处都是,不知名的鸟雀在叫。路上遇到邻居遛狗,大家间隔1米多说话,感觉还挺亲切的。
欧美貌似要崩,段子层出不穷,有挺多人抱着看笑话的态度,令人无语。一个朋友给国内家人打电话,家人说,“现在轮到你们欧洲了吧”,气得朋友直接把电话挂了。其实不独于此,很多人拿“抄作业”说事,笑人不行,似乎完全忘记了自己身边的苦难还未消退。
好在,爱尔兰Cork的Bon Becours的专家连线浙大二院探讨治疗方案,中国派驻专家组带着几十吨物资援助意大利,爱尔兰本地的华人团队也开始行动,给脆弱的儿童、需要帮助的家庭捐助口罩和防护用品,还有人热心地要把中国的经验翻译介绍过来。因为肺炎,中国已经付出了惨痛的代价,欧美正在付出代价。但是,在全球化的时代,谁也不可能独善其身,别人倒霉并不会让自己真的变强,只有守望相助,才能共度难关,这是一个再明白不过的道理。
爱尔兰人对于疫情大部分还是保持淡定。朋友说,家人给退休的前同事打电话说,你千万不要去酒吧了,老爷子说,“我必须去。”实在不能去酒吧,“那我每天去咖啡厅,因为我要支持地方小企业,不然他们支撑不下去了”。“Buy Local,Support Local”,在他们看来,一个小店主后面,就是一家人,所以宁可去贵一点的小店买东西,就是为了让这家人能够支撑下去——这就是典型的爱尔兰人。
有时候真的觉得爱尔兰人有不可救药的乐观,他们的生死观和我们差别很远。几年前,我的朋友参加了一个爱尔兰葬礼。本来是悲伤的事情,不知道什么时候起,葬礼的画风开始不对了。宾客们在发言的时候讲起了笑话,最后,葬礼变成了对死者的“吐槽大会”,好像逝者还坐在那里一样,大家在教堂里面一个接一个地开始吐槽逝者的段子,最后,所有的人都擦干眼泪,笑起来了。
我给《环球人物》杂志写过一个专栏稿,说的就是这种不可救药的段子手天性。爱尔兰人是一个不怎么按照牌理出牌的民族,万事可以商量,有的时候会捣浆糊,特别擅长把生活变成段子。热爱消解严肃,打乱悲情,甚至制造错愕。这个民族对于严肃的事情,有时候会搞一个轻松的插曲;对于喜庆的事情,更会找机会加码。
通常来说吧,葬礼是非常悲痛的场合。但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想给自己或者亲人的葬礼设计特别的安排。比如说,有的女士要求来参加自己丈夫葬礼的人穿上颜色鲜艳的衣服,因为她的丈夫是个性非常的活泼的人,也有的人预先录好自己的悼词,在葬礼上播放。还有的时候,一些死者的家人把死者的手机放到棺材的后面,当悼念仪式结束,棺盖将被合上的时候,他们拨通那个手机号。当铃声响起来的时候,参加葬礼的亲友们往往会大吃一惊,然后爆发出一阵笑声,然后再哭,然后再笑……你觉得是家人不爱逝去的亲人吗?当然不是,不管是“笑着流下眼泪”或者“哭着哭着又笑了”,这多多少少地会减低一些紧张感,对于远程来参加追悼会的亲友们,也算是一次特别的感谢。另外一个发生在教堂里的故事是,在一场神圣严肃的婚礼上,宾客们突然在新娘老爹的带领下站了起来,表演了一个音乐快闪。老丈人带领一大群三姑六婆,串通了伴娘,又唱又跳还表演,成功地“偷走了”女儿女婿的风头。
对死的坦然来自对生的热爱。事实上,爱尔兰历史上经历过太多的沉重。在英国漫长而残酷的殖民统治中,在战争中,在饥荒中,在移民中,在夹缝中的生存,导致爱尔兰人有丰富而曲折的个人情感体验,可是在这种情况下,必须具有乐观的精神,举重若轻的生存策略,才能够熬过漫漫长夜。所以,爱尔兰人不大像我们刻板印象中直肠子的外国人,他们很善于迂回表达,准确领会言外之意,从曲折的表象中捕捉丰富多变的信息。
爱尔兰人特别喜欢对高大上的东西进行嘲讽,医生,神父,葬礼是他们段子手的灵感集中地。当然,这种嘲讽是双向的,他们既会嘲笑神职人员,也会嘲笑信众,既会嘲笑政客,也会嘲笑选民。没什么东西是他们不能编到段子里的,如果再把“酗酒”这种近乎民族性的东西放进来,简直够制造出无所不包的笑话。曾经高不可攀的东西能够被嘲讽,当然源于社会的发展和控制的松动。比如,爱尔兰曾经是基督教盛行的国家,但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们离开教堂。尽管这种背离让老一代的人痛心疾首,但青年人似乎不以为意,因此,和宗教有关的段子层出不穷。有一个长盛不衰的笑话是:一个爱尔兰人在停车场找不到停车位,绝望之中他对着上帝祷告:“主啊,救救我吧。只要您能赐我一个停车位,我发誓再也不喝吉尼斯啤酒(产自爱尔兰的著名黑啤)了,我一定每个星期天都去教堂做弥撒!”这时候,天上的乌云散开了,一道阳光射下来,正好照到了一个停车位,这个爱尔兰人立刻说:‘啊,主啊——不麻烦您了!我刚好找到了一个停车位!’”
3: 危急时刻挺身而出的普通人
3月26日
昨天,爱尔兰确诊235例,今天,爱尔兰确诊255例,总共人数上升到1819。
朋友的“药渣羊”故事引发了大家的极大兴趣,群众纷纷表示很喜欢这个故事,还有人表示羡慕那只差点儿成为药渣的羊。其实,朋友还有很多农场故事,比如,两只公鸡兄弟怎样因为一只母鸡大打出手,怎样买了一匹马之后莫名其妙地多了一匹小马,如何给马申请护照……以后的日子里,一定会有机会慢慢讲给大家听的。
爱尔兰的农场生活很艰苦,段子也挺多。微博红人“王天晓”说,一个爱尔兰爸爸接儿子回国,为了防止他感染上病毒,特地开着装牛马的农用车去机场接儿子。网上还有儿子自拍的视频:行李放在以前放满屎尿和稻草的脏兮兮的车厢地上,儿子孤苦伶仃地圪蹴在光秃秃的车厢里,好像连一个凳子都没有。朋友评价:“这山体滑坡一样的父爱,非常爱尔兰!”
爱尔兰有一家小公司,每年拍摄农夫裸体挂历,带卖带做慈善。挂历上全都是白花花的各种农夫肉体,也不知道天天干农活的他们怎么那么白,比我还白!曾经有一年,我买了一份赠送给了我的编辑,我90%地怀疑她私下摩挲半天之后并没有挂出来。后来我发现,该公司宣称,他们接到的订单中,有许多来自“欧洲某国”,感觉很不正常的样子……
今天下午的时候,女儿突然跑过来,告诉我邻居的小男孩戴着口罩在外面踢球。我们陷入了纠结:上个月,大家都在劝说当地人戴口罩,因为戴口罩可以保护自己,可是当地人不愿意戴口罩,因为在他们看起来,戴口罩意味着你已经生病。今天,邻居孩子戴上了口罩,真不知道应该庆幸,还是应该担心,因为你不知道他是因为听取了建议加强个人防护,还是已经感染了肺炎……
今天的有许多好消息。阿里巴巴捐赠了30万个口罩,3万个检测盒,以及3千套防护服,今天,这批物资已经抵达了都柏林机场。爱尔兰综合格斗选手、明星,人称“嘴炮”的康纳•麦格雷戈 (Conor McGregor)给当地医院捐赠一百万欧元用于抗击疫情。还有许多本地慈善组织在行动。早些时候,爱尔兰乳制品协会曾经为援助湖北,筹集了1万个N95口罩、500个护目镜、542套防护服和3套正压呼吸面罩,准备发送中国。可是因为物流原因,一直被挤压在了都柏林的物流公司仓库里。当爱尔兰疫情爆发,政府向官方求助之后,中国疫情已经缓解的情况下,中国驻爱尔兰使馆和乳制品协会联络,把这批物资留在爱尔兰,由使馆转赠给最需要的地方。
爱尔兰国家航空公司(Aer Lingus)出动他们最大的飞机,5架A330,在都柏林和中国之间飞行60班次。这五架飞机上将会有4名飞行员、2名工程师和一些物流人员,乘客座椅将被拆除,以最大限度地装载防护物资。值得一提的是,这些人都是志愿者。
这些志愿者,让我想起“驼峰航线”。
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美国参与对日本的作战。中国抗日战争进入1942年5月,日军切断滇缅公路这条战时中国最后一条陆上联外交通线后,中美两国被迫在印度东北部的阿萨姆邦和中国云南昆明之间开辟了一条转运战略物资的空中通道,这条空中通道就叫驼峰航线。——《百度百科》
参加驼峰航线的中美飞行员一共有8万多人,损失了飞行员3000名,飞机1500多架。
参与驼峰航线的许多飞行员都是志愿者。执飞这次“爱尔兰——中国”飞行任务的飞行员,也是志愿者。他们不间断飞行,到了北京之后,为了不被隔离,连飞机都不会下,就会原地返回。
朋友说,自己的一个好久不见的朋友的老公是飞行员,看到新闻,她赶快去问了一下,没想到,那个飞行员,就是这次飞行小组的成员之一。这个人有四五十岁的样子,飞行经验丰富,是一对双胞胎的爸爸,一个普普通通的中年男人。
哪有那么多英雄呢?只有危急时刻挺身而出的普通人。
祝他们平安归来。
4:“走地鸡”式禁足
3月27日
昨天新增302,今天新增294,新死亡14人。所以总共36人死亡,确诊数达到了2415人。
昨天,爱尔兰总理宣布了一个很宽松的“lock down”政策,从午夜开始,所有的人都呆在家里,但是又列出了许多“例外”。比如,可以因为工作外出,可以因为购物外出,可以看病,可以去照顾动物,可以在家外两公里之内锻炼,并特别指出,锻炼身体的时候带不带狗都可以。
很多观众当时就在直播平台底下留言:“你们怎么保证大家遵守规定呢?”难道派警察和军队维持秩序?我们外出是不是要带上身份证?
结果,今天朋友上街,真的拍到了警察在盘查路人。前几天看到视频,意大利、西班牙和印度警察对路人很不客气,大耳刮子、鞭子齐上。爱尔兰的警察好像温和多了。记得几年前还看到小女警被混混殴打,在法庭上哭得梨花带雨的新闻。感觉路人也颇为尊重警察,站得笔直的。
警方也会在网络上发布执法照片。比如,一个农夫企图“危险驾驶”去喂马,被警察拦住了。再比如,警察骑着警马在野外执勤。
晚点时候,总理又发推特,让大家不要抢购,超市物资充足,2km只是限制体育锻炼的范围,购物不在此之内。
因为疫情,我关注了一堆政客和卫生口的专家、记者。感觉这些人发推很勤勉,基本上每天都有新鲜帖出炉。总理也坚持熬鸡汤,还经常在推特上解释自己前一天发表的讲话。
中国驻爱尔兰大使馆也勤勤恳恳发了不少推特。有一次,使馆预报了爱尔兰直飞北京货运机的情况。有用户留言,问自己定的美甲套装、抹布和狗狗衣服能不能随机返回。中国大使馆严肃地回复:“我们很想帮助你,但是请联系航空公司。”
虽然除了超速驾驶,我没有犯过“罪”,但对于警察总有点害怕。记得有一次晚归,忽然看到警察拦路,于是在离他20米之外停下车,警察招手,我挪了5米,他又招手,我又挪了5米,最后警察气呼呼地走上前给我测酒驾,并要求下次不可以离他那么远,令他还要费力走过来。
朋友说,这种所谓封城,也不是真正的封,是一种free range 的封。free range之前总被用来形容鸡或者鸡蛋,意思就是“散养走地鸡”,大概是因为鸡有了鸡权,不用被关在笼子里,所以肉和蛋的味道就比较好罢,总之价格上去了这是肯定的。
爱尔兰警方召开新闻发布会,苦口婆心地解释,为什么要让大家呆在家里。朋友说:“我们中国人从来不用解释这么多。让呆家里,一定严格执行。”
家有农场的朋友,天天在家拍小羊。小羊虽然生下来会走路,可是想吃上妈妈的奶和人类的婴儿一样不容易。有的小羊不会抬头,找不到奶头,饿得腿发软。这个时候,农场主就要顶上,赶紧帮小羊找到奶,否则的话,它们就会变得很虚弱,很快就会被羊妈妈放弃掉,然后死亡。在春天羊羔出生的日子里,农场的孩子们都会有给羊喂奶的经历。我也在春天去过农场。刚出生的小羊软软的,毛茸茸的,抱在手里像一团毛线球。它们喝的好像是奶粉冲制的液体奶。我在羊栏旁边看到过一只超级大的塑料奶瓶,一看就是给小羊的,里面的奶刚冲出来,还是温热的,拿起来闻了一下,有淡淡的腥气。
当然,小羊最好还是吃妈妈的奶。朋友的丈夫江湖人称“找奶头小能手”,一抬手就让小羊和妈妈的奶头无缝对接。动物的本能让小羊宝宝很快学会吃奶。吃上奶的小羊很好辨认:尾巴快乐得像风车一样打转儿。
宅在家里的普通人成了厨神,原先的厨神成了米其林大师。这是两个朋友今日作品:火锅和手制驴打滚儿。
【审核人:站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