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读《蒋勋说红楼梦》,有一个意外收获。
《红楼梦》第十七回写道,大观园落成,贾政带着宝玉和几个清客,一路游览,一边商量各处景观如何命名。我既是读者,又是游客,蒋勋老师既是领队,又是导游。
中国园林文化博大精深。园林的文化底蕴隐含在建筑设计上,表现在匾额和对联里。一副匾联,虽寥寥数字,却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蒋勋老师对园林文化颇有研究,对国内著名园林如数家珍。在解读这一回时,他举例说到,苏州拙政园有个亭子,题名“与谁同坐轩”。乍一看很普通,仔细研究却大有深意。这几个字源自苏轼的一首词,这首词有一句是这样的:“与谁同坐?明月清风我”。
我猛然想起,去年春节,我曾游拙政园,对“与谁同坐轩”记忆犹新。
拙政园里有一处不大的水面,水里有一座小岛,小岛上有一个亭子,背衬葱翠小山,前临碧波清池,环境十分幽美。尤其是亭子半栏成扇面状,小巧精雅,别具一格,故又称作“扇亭”。人在轩中,无论是倚门而望,凭栏远眺,还是依窗近观,小坐歇息,前后左右皆是美景。该轩题额为清姚孟起的隶书“与谁同坐轩”。
当时我并不觉得这个题额好在哪里,反倒觉得太过于浅显直白了。这么好的景色,这几个字有点配不上。今天听蒋老师这么一说,真是孤陋寡闻了,赶紧把这首词找来一看。
“闲倚胡床,庾公楼外峰千朵。与谁同坐,明月清风我。
别乘一来,有唱应须和。还知么?自从添个,风月平分破"。
这是苏轼被贬到杭州后做的一首词。大意是:
我在西湖边上,庾公楼内,悠闲自得地斜靠在竹椅上,观赏楼外美景,只见一座座山峰,就像盛开绽放的花朵。如此美景,谁来陪伴我呢?是明月和清风。
正当我独自观赏良辰美景的时候,我的同事兼好友袁别乘(别乘是官名)来了。你一来,就打破了寂寞,二人诗词唱和,别有一番情趣。你知道么?本来是我独自享受清风明月,既然你来了,那就和你平分吧!
我们总觉得古典诗词深奥难懂,不免望而生畏。其实也不尽然,你看这首词就如大白话一般,很接地气,根本不需要解释,更不需要翻译。尤其是“与谁同坐,明月,清风,我”,简直就是有话直说了,你看不出他的修辞在哪里。
这首词里,我最喜欢的就是“与谁同坐,明月清风我”了。苏轼历尽宦海风波,已是两次受到贬谪,他对官场、社会和人生有着很深的感悟。他旷达的心胸,乐观的人生态度,也只有清风明月才够得上与他为伍。看到这一句,就想起了“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二者有异曲同工之妙。
这下我算是知道“与谁同坐轩”的绝妙了。拙政园是江南四大名园之一,风格淡雅,平中见奇,小巧玲珑,变化多端。此处背山面水,再邀来清风明月,那真是人间仙境,只差一个活神仙了!
拙政园的第一代主人王献臣,明代人,曾身在官场,官至御史。后来仕途不顺,两次遭贬,坐过监狱。罢官后回家闲居,才有了这座园林。园林取名“拙政园”,有深意焉。“拙政”,即不善做官,不擅钻营。拙于政,才精于山水,自有几分闲适恬淡。有人认为拙政是园主自谦,我倒不以为是反以为非,拙政不是自谦反而是自豪。他的心与苏轼是相通的。
好诗也要有人懂。这么好的景色,这么好的词句,这么好的书法,遇到我这样一个俗人,白瞎了!
【审核人:站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