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文学网 2022年11月17日 星期四18:28:38 头条文学  有偿投稿
首页优美散文名家散文
文章内容页

寻访易述光

  • 作者: [db:作者]
  • 来源: [db:来源]
  • 2020-09-10 15:59:10
  • 被阅读
  •   2010年隆冬的一个星期天,我陪同贵州省写作学会的几位教授来到遵义县乐山镇采风。

      天下着阴雨,特冷。一到乐山镇政府,我就跟乐山镇负责接待的同志提出,找具有代表性的人或事介绍一下就可以了,因为贵阳的客人怕路上凝冻,要急着赶回去。镇教育办公室的一位老师根据我的提议,为了突出重点,特地带我们到一个叫乌木箐的偏远的山沟,寻访一个叫易述光的小学教师。

      车子从乐山出发,经过浒洋水库后,到乌木箐的路就十分难走了。我们坐在越野车上,到达乌木小学时,个个都被颠簸得头晕眼花。

      乌木箐是一个十分偏僻的山村,那里零星地住着二十来家人户,老乡们平时进出山坳多半都靠步行。这可是一个外人去了就想走的地方。以前也曾经来过几个老师,都没能留下来。

      易述光家是一个坐落在半山腰上的小院落,院坝上、台阶上都收拾得干干净净的,连牛栏边也没有一根杂草,看得出,他是接到了采访通知的,而有所准备的了。易述光一副瘦小的身材,冒汗的额头上还留着几根稻草屑,估计刚才还劳作过,要不就是从山下的稻草垛上扯谷草喂了他的牛?当大家纷纷掏出摄像机面对着他的时候,他还是显得有些局促。

      易述光原本是乌木箐一个极其普通的农民,如果说他与别人有什么不同的话,就是一个高中生,一个上世纪七十年代毕业的高中毕业生。

      易述光是于1977年作为代课老师的身份参加工作的。他也曾有过几次外出发展的机会,但都放弃了。整个山旮旯就数他一个人有文化,乡亲们舍不得他走,孩子们更是离不开他。就是这样,一个老实巴交的高中毕业生,与山村的教育事业结下了不解之缘。

      30多年前,易述光过去所在的乌木小学,仅仅是生产队的几间烤烟房,教学设施几乎为零。年轻的易老师带领乡亲们出工投劳,摸爬滚打,硬是在一个叫樱桃桠的山坳上,将几间破漏的烤烟房改造成了一幢拥有六间教室的教学楼。今天对面的山坳上,从一排断垣残壁之间还能见到乌木小学过去的影子。

      由于住户分散的原因,乌木小学也只是每个年级都仅有十几个学生,总共三个年级,本村的、外村的甚至其他乡镇的孩子加在一起,也不过五十来个学生。

      孩子们再大一点,就要到十几里外的金竹中心小学校去了。

      随着风雨的吹打,以前改造的老教室在1998年就成了危房。盖新教室、选新校址的问题就提上了议事日程。在选择新校址的时候,为了让邻村的孩子也能就近上学,他说服大家,将新校址选在两村交界的一个斜坡上。

      我们眼前见到的教学楼,就是他当年据理力争的结果。

      易述光在乌木箐的日子久了,山里人也和他随便起来,人们将他的名字谐称为“一束光”。没想到这一叫就叫出了名。这“一束光”撮号,比他的真名还响亮,四乡八里的人们都晓得了在乌木箐有“一束光”的老师,总是以他的光焰,照着孩子们的求学之路。

      新学期到来时,有些贫困生交不起学费,他就掏出自己的工资帮他们垫付。三十多年来,这里没有一个儿童失学,也没有一个学生欠费,全都是因为易老师为他们买了单。到现在都还有成年的学生回来补交当年欠下的学费。

      新学校的修建需要资金,他动员妻子将家里把年猪卖了,把仅有的800元钱全部献了出来。

      在乌木箐的那些泥泞山路上,每当阴冷的天空飞着细雨,人们就能看到易述光用他那瘦弱的肩膀背着孩子们上学的情景。

      他那瘦弱的肩膀上,累计背过上千人。

      三十多年来,他为乌木箐小学东奔西走,从没有提过费用报销的事。

      墙壁上这几张发黄的照片,就是易述光中午给孩子们做简餐的情景。在遵义县类似的山区小学,他算是最早想起给孩子们做午餐的。

      一勺米豆酸菜,一碗热腾腾的米饭。瞧,他们吃得多香!那个三年级的娃娃,他说他一顿要吃三碗!

      与此同时,他自家的老屋因多年失修而瓦漏檐破。

      由于费用的原因,脑瘫多年的父亲一直没有得到有效的救治。自古忠孝难能两全,父亲去世的那天,他还为学校奔波在路上。噩耗传来,他泪流满面,感到欠父亲的东西永远都无法弥补了。

      以后,他只好把这份心情转移到孩子们身上,因为父亲生前因他对家里所付出的一切,从来就没有指责过他,也没有阻拦过他。

      易述光为大山的孩子们做出了的奉献,山村的乡亲们也没有忘记大山的儿子,党和政府更没有忘记他。这些年来,乌木箐小学多次被评选为先进教育单位,他本人也先后获得过各种表彰和奖励20多次。其中包括:

      ——2007年教师节,他被省教育厅评为“贵州偏远山区优秀教师”,获奖金3000元。

      ——在2008年“大山的脊梁——感动贵州的教师们”评选活动中,他又被评为贵州十佳教师,上面给了他10万元的重奖,省、市、县多家媒体对他的事迹都进行了的报道。颁奖那天,全国政协副主席张梅颖、贵州省委副书记王富玉在给他的颁奖词中说:“……他仿佛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庇护着孩子们的求学之梦……”

      易述光说,这些都是他应该做的。

      他将2007年奖励的3000元钱一分不少地用于学校的建设上。3000元不够,他又去说服附近石灰厂和水泥厂的业主捐赠物料。那年,那两家工厂的老板中间也有他早年教过的学生,他们为易老师的精神所感动,分别捐赠了30方石粉、8吨水泥。

      为孩子们创造一个较好的学习环境,一直他多年的心愿。这年冬天,学校新修了围墙,操场的地面也硬化了。在学校维修期间,他叫妻子在家里煮饭,把年猪也杀了,招待为学校出工投劳的乡亲们。

      一个冬天过去了,学校结束了没有围墙的历史,操场上也结束了孩子们蓬头垢面的历史。心愿实现了,回过头来,他家用来过年的腊肉,也划上了句号。

      易述光平时话语不多,工作中,他只是按照心中的目标去做。

      “工作是大家做的,成绩不能只算给我一个人。”他说。

      2008年的10万元奖金发下来后,他首先想到的还是孩子。我们眼前所见到的新课桌、新凳子都是他用这笔奖金买的。

      这台英语点读机也一样。学校没有英语教师,他首先让自己和其他老师一起跟点读机学,然后再去教学生。他让孩子们找到了在没有专业英语教师的情况下也能学好英语的机会。

      易述光说,剩下的那些钱都放在镇教办,平时轻易不要动。他准备在教学楼的旁边再盖一间房子供娃娃们吃饭和住宿,到时候再找镇教办的领导要……

      一把干花生,一盘生瓜子,就着一杯苦丁茶。那天下午,我们一行人围着易述光家老屋的回风炉烤着火,大家心里都感到暖融融的。

      百年的老屋虽说陈旧了,可是在用报纸裱糊的木板墙壁上,贴满了他在各个时期由各级领导颁发的奖状和照片。我们听着他对各个时期获奖情况的介绍,不禁使人肃然起敬。

      本来,对于山村的教育发展问题,他还有许多话要对省里来的领导和教授们叙说,但是由于时间关系,大家就要起身告辞了。易述光希望我们吃了他家的晚饭再走,前几天刚宰了年猪,他想让省里来的客人尝尝他老婆新熏制的腊肉的味道,同时也想聊聊乌木小学下一步建设的问题。

      一位叫蒋敏的教授说:“剩下的话题下次再说吧,饭就不吃了,你们也挺不容易的。”

      易述光笑着说:“啷个像这样说呢?不容易的情况都是哪年哪月的事了!”

      但是蒋教授还是坚持要走。一股激情在她心中涌动。她打算回去之后,动员他的学生明年到这里来实习。另外,还要急切地将易述光和乌木小学的事迹,尽快写成一篇报告文学。

      (编辑:白桦)

    【审核人:站长】

    《寻访易述光.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x格式
      PREV ARTICLE 歉意
      NEXT ARTICLE 今昔六七堰

      本文标题:寻访易述光

      本文链接:https://www.1818018.comhttps://www.1818018.com/showinfo-128-180404-0.html

      赞一下

      网友评论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头条文学网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

      点击图片赞助头条文学网